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018)
报纸(3757)
学位论文(375)
图书(209)
会议论文(133)
视频(54)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938)
战争概览 (2569)
历史研究 (1481)
史料集锦 (385)
重要战役 (179)
按年份分组
2006(192)
2005(188)
2004(183)
2001(114)
2000(97)
1999(99)
1995(171)
1994(283)
1993(81)
1991(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8552)
甲午战争前日本的中国观─以琉球、朝鲜问题为中心(1873∼1984)─
作者:罗仕昌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  中日修好条规  日本之中国观 
描述:動向。特別在引發中日甲午戰爭的朝鮮問題上,日本著力最多。本論文想一探甲午開戰前日本人對中國觀點的變化。
當時日本發行多份報紙。各家報社有其不同政治立場,其社論亦各有趣旨。筆者認為由報紙研究日本的對中國觀點,確有其價值。因此,本論文主要使用之史料為明治時期之報紙,以學界先進之研究為基礎,想由新聞報導中找出當時日本之對中國觀,再將報導中的對中國觀與當時日本政府之對中國政策比較分析,藉以探究日本政府之對中國觀。
本論文之研究範圍由1873年起,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為止前後共21年。清日修好條規並未為中日雙方帶來長久的和平,隨即兩國外交關係日漸惡化,到甲午戰爭之時互相敵視終至無法挽回。本論文之目的是想探討日本輿論、政府與知識份子從清日修好條規到甲午戰爭這段期間,他們對中國觀點之轉化,究竟對兩國關係起了什麼樣的影響;關鍵何在?
中日马关条约谈判之研究
作者:林乾隆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谈判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  不对称谈判  中国  日本 
描述:過程等方面分析此兩國間之戰爭媾和談判。
在談判背景上,中國在軍事上節節敗退之下,希望列強出面調停,但日本為確保在談判中達到其最大目的,故遲至1895年3月,在中國願意派遣有割讓土地畫押之全權大臣後,才在美國居間協調下,接受中國的談判要求。在談判結構上,中國在談判前的靜態資源中,可藉以在馬關條約談判中增加談判權力的就是廣土眾民的商業利益與第三國干預,但仍須依靠有效的戰術運用,方能於談判中增加談判權力。
在談判過程中,中國放棄堅持之議題選項,故極力爭取第三國之幫助,而日本也努力於排除第三國干預介入談判中,雖然有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日本仍成功地將其與馬關條約談判切割處理,不使其產生議題聯繫,而列強在各自利益考量下,最終無法及時提供中國談判權力,迫使中國不得不接受日本之談判條件。
中國在馬關條約談判中最在意之割讓領土次議題,實乃十九世紀中外戰爭媾和之慣例,然中國政府決策人士昧於國際知識,一再於此次議題上討論爭辯,喪失較佳之談判時機。而中國於1900年之辛丑條約談判中仍重蹈覆轍,接受各國談判條件。日本則於1905年與俄國之樸茲茅斯條約談判中,面對不同於中國的戰敗國,俄國採用堅持選項之戰術,迫使日本於談判中只能達到分文未取之「絕對必要條件」。
本文運用哈比等學者之談判論點,綜合為本文之研究架構,可供研究國際上戰爭媾和之不對稱權力談判之分析架構。
晚清最后十余年间爱国诗研究
作者:崔月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甲午战争  爱国诗  黄遵宪  秋瑾 
描述:人中最典型的代表,他们的爱国情感一直激励着后人。在晚清的最后十余年间,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他们写下了大量的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对激发民族精神起了重大作用。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追求的目标是:“旧风格含新意境”,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他的诗通常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是时代激流中的浪花,他既能以感人诗句抒发其忧国忧民之情,以激发国人的醒悟意识,又能以激扬文字表达其不甘屈服于侵略者的顽强战斗意志,以启迪国人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丘逢甲的大量诗作洋溢着爱国爱乡的激情,饱含着台湾人民和他自己的辛酸血泪,记叙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要...
论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民间右翼势力崛起及影响
作者:张墨琦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民间右翼势力  恐怖主义  亚太和平 
描述:关系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干扰和破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论文由内容摘要、前言、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四章。 第一章:阐述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的产生及崛起。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的产生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其社会基础来源于在尊皇攘夷思想指导下的维新志士、明治维新后没落的武士和参与维新的资产阶级平民。而它的指导思想,则起源于明治维新期间自由民权运动遭到镇压后,外向型扩张思潮与保守封建的神国皇权思想相结合,产生了披着民主革新外衣,却以极端手段妄图实现顽固守旧的皇权专制目的的民间右翼思想。1881年“玄洋社”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右翼团体的正式形成。 第二章:阐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的活跃。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民间右翼势力就派出众多间谍和浪人进入中国...
明治日本的军事经济的研究:以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十年为中心
作者:唐英林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征兵告谕”  军产复合体  政商  铁道军事运输  北洋舰队  条约改正 
描述:为中心的私营企业、军队和政府结合形成的军需产业复合体。从狭义上来讲,军需产业包括了维持军队和对外开战时所必需的服装、燃料、食品、武器装备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有必要从军需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考察明治中期日本的军事经济规模及其与各产业界的关联,明确军需产业对明治日本军事实力的影响。同时简单分析清朝洋务运动中的军需产业及其规模,对中日两国的军需产业进行简单的比较,从军需产业层面分析出甲午战败的必然性。为此,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在序章部分,主要提出了本文考察的对象、研究的价值、先行研究及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中日两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先后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都进行了改良和改革运动。但是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甲午战争中日本一举打败清朝,...
鲁抚任内李秉衡研究
作者:牛名娟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秉衡  甲午战争  赈灾救荒  治理黄河  洋务运动 
描述:救荒所作出的努力包括办理平粜、截留新漕、蠲缓赋税等:在治理黄河过程中,他力除河工积弊,惩治不法官员,并形成了自己的治河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李秉衡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他力主漕运,排斥铁路,封禁山东矿山,反洋教,体现出对洋务运动全面抵制的立场和态度。第四部分对鲁抚任内的李秉衡进行客观评价。文章认为,李秉衡忠君爱国、勤政爱民,不失为晚清一“廉吏”;但与此同时,他又带有较强的历史局限,对洋务运动的抵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落伍于时代,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其悲剧性的人生结局。
美国与甲午战争
作者:叶春芳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政府  甲午战争  清政府  日本政府 
描述:双方的请求,代为保护两国在对方国的侨民。在此期间,发生了几起中美之间关于日本间谍的交涉案,最后美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分清日本守法公民与日本间谍,间谍不在保护之列。在战争进程中,美国拒绝英国、清政府的多次“联合调停”,最后提出“单独调停”。在中日议和过程中,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和美国驻日公使谭恩作为“中间人”在中日之间传递信息,而美国借此机会使谈判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为自己谋利益;在广岛谈判、马关谈判和互换条约中,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担任中国议和使团的顾问,为中国使团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在客观上也帮助了日本和美国。在三国干涉还辽时,因实力不足、所期望的利益已经得到,美国拒绝了日本联合美国、意大利以对抗俄德法的“反干涉”请求。在交割台湾时科士达作为李经方的顾问到台湾,他建议按照西方签订“让渡证书”的...
甲午战争与东亚国际体系的重构
作者:刘艳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亚  甲午战争  东亚国际体系  朝贡体系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描述:导地位。但在甲午战争中,由于中国战败,东亚地区的以“宗藩关系”和“朝贡活动”为核心的传统的朝贡体系被彻底打破,东亚国际体系的性质开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亚朝贡体系逐渐被近代西方的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所取代。日俄战争后,东亚国际体系最终完成了从传统朝贡体系向近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彻底转型。东亚进入了新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时代。
甲午戰爭時期(1894-1895)中國知識分子思想的變化
作者:劉大鈞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甲午戰爭時期(1894-1895)中國知識分子思想的變化
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
作者:周政緯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