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
学位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26)
历史研究 (13)
甲午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3)
2013(4)
2011(5)
2010(7)
2009(3)
2008(4)
2007(2)
2004(1)
2002(1)
200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1)
日本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动向
作者:郭文婷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中日关系  中法战争  日法联合  甲申政变  甲午战争 
描述:使清政府分散注意力,进而对中法战争以及中日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关于中法战争的先行研究大多是闱绕战争的参与国即中国、法国、越南而进行的,只有极少数学者提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的经济职能与资本活动:兼论传统观点对中国近代资本形态分类的失误
作者:姚憨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经济史  官督商办企业  企业经营  清政府  经济职能 
描述:该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认为过去中国理论界对中国近代资本形态划分的传统观点存在着误区,而正是这一误区制约了对中国近代经济史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因而有必要对之进行重新讨论,从而提出了作者认为合理的划分标准与资本体系.第二部分是对洋务
简析日本明治时期的教育法制
作者:于志家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明治维新  教育法 
描述:要原因在于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走了一条“捷径”,即利用日本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落差”,学习并有效地借鉴欧美强国的教育促发展的经验。从1872年《学制》的颁布到1890年的《教育敕语》,日本相继以法、美、德等国的教育体制为蓝本,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令,日本在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欧美各先进国家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实践的精华,并与日本教育体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使日本教育的发展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避免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低起点上徘徊探索过程,争取了时间,迎头赶上或超过了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试对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成功学...
福泽谕吉与日本现代化
作者:吴群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泽谕吉  明治维新  现代化  启蒙思想  精神生产 
描述:关于日本现代化的研究,中外学者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汗牛充栋的论文著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至今尚未见到专门从人物角度探析其与现代化关系的著述.福泽谕吉这个人物是日本现代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他在日本现?
兰学的传播发展及其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作者:王兵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兰学  洋学  幕府  明治维新 
描述:源来重新探索明治维新更是缺乏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兰学的发展状况以及兰学对明治维新的影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以求将兰学的发展状况较客观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并了解兰学
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
作者:周瑾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律移植  明治维新  启示 
描述:背景进行分析,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三个领域的转变对这一时期的日本法律移植产生的影响进行事实阐述,用以论证法律移植不是单一的移植法律的过程,法律移植是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的。其次,通过对日本
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近代化思想的比较
作者:姚传德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近代化思想的比较
论李鸿章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
作者:梁永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论李鸿章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 
描述: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翌日 作为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活动。……
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基于合肥李鸿章故居的考察
作者:施豪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名人故居  开发与利用  探索创新 
描述:与开发利用的经验及其思考,进行了力所能及地论述。本文的结论是:1、文物保护与开发并不矛盾;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和城市建设并不矛盾;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可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
爱知大学中国学程沿革:对日本文明教育的反思
作者:森山裕子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研究  支那  冷战  明治维新  东方主义  国语改革  教育改革  福泽谕吉  爱知大学 
描述: 該學科的歷史發展過程,恰好經歷日本近代史上的兩次文明化教育。第一次是1868年明治政府為了追趕歐美各國的教育環境,公布近代教育制度;第二次則是二次大戰後受聯合國占領的背景下,基於1948年美國教育使節團報告書的改革方案,重定日本戰後教育改革的理念及方向。而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日本愛知大學的中國學程,在戰前日本盛行「排中」思想的氛圍裡,如何在中國設立學校並展開自主的中國研究;又何以能在戰後面臨美式教育制度的進逼,被迫更換校名卻又堅守其中國研究的模式。 本文研究成果有五點,首先是東亞同文書院大學與明治政府「捨棄中國」的教育政策背道而馳,這點即使在戰後經歷校名與架構改組也未改變初衷。第二是該學科深受區域研究的影響,主因是區域研究的視野遠較國別研究廣泛,並且不易遭受媒體輿論的左右。而最後整合第三至第五點觀察,本文發現該學科的孤軍奮戰反映日本國民仍然普遍抱持「蔑視中國」的態度,而日本政府對中國研究看似積極,卻不脫學術服務國家利益的思維,這兩點也導致中日關係的停滯,以及易受政治操弄的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