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6)
学位论文(23)
报纸(9)
视频(7)
会议论文(4)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00)
甲午人物 (77)
历史研究 (34)
史料集锦 (7)
重要战役 (5)
按年份分组
2013(13)
2012(12)
2011(16)
2010(11)
2009(21)
2007(5)
2004(7)
2002(5)
2000(7)
1998(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3)
资本市场亟须“洋务运动”
作者:伍超明 韩学红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资本市场亟须“洋务运动”
项兵省城放言“新洋务运动”
作者:暂无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项兵省城放言“新洋务运动”
李鸿章故居客流创新高
作者:刘标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故居客流创新高
孙中山秘联李鸿章促两广独立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孙中山秘联李鸿章促两广独立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梅雪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  科学技术  科学思想  影响 
描述:列措施进行改革——兴办民族军事技术重工业、民用工业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近代洋务学堂的创立和留学生的培养为近代科技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和人才保障。在被迫开办“洋务”的过程中,中国开始接触
李鸿章与清季购舰政策研究:1874-1891
作者:黄宇暘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北洋舰队  购舰政策  中国海军史 
描述:見的軍機處檔案、密諭與李鴻章和同僚間的私人信函,這些史料在以往的研究中並未有效利用。而本研究以《李鴻章全集》為史料基礎,發現李鴻章經營江南製造總局的背景、為了探悉西方海軍技術所設置的私人情報網絡,以及政治上的突發事件,正是購艦政策的內容不斷改變的主因。   本文著重指出,購艦政策的演進,與李鴻章個人海軍知識的發展過程密切相關,前後有過四次重要的改變,分別為:李鴻章在征討太平軍時和西方軍隊的第一次接觸、自製軍艦失敗後購艦取向的轉變、海防籌議後著手擬訂購艦政策的內容,和中法戰爭後購艦活動的高峰與停滯。透過對這四個階段的史事考究,本研究當能對清季購艦政策的全貌,提供較為完整的補述。
明治初年地税征收制度改革研究:以大藏省租税司的施政为中心
作者:刘峰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征税制度  地税改革  租税司 
描述:时随着实物纳租方式顽症的不断暴露以及殖产兴业政策的实施,而逐步加快改革地租缴纳方式;第三章论述政府解除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及整理藩的土地领有关系,消除了其在征税及管理上给政府施政造成的障碍;第四章讨论民藏两省与太政官之间,在改革过程中是如何就改革方向及改革的领导权等问题进行协调的。民藏两省因改革领导权而产生摩擦,太政官从中调解,在支持民藏两省改革的同时坚持避免矛盾激化的原则,把握改革的走向,并确定了藏主民辅的改革领导模式;终章对地税改革与明治初年改革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具体解释了“地税改革之源”这一论题。“地税改革之源”,即指规模巨大的地税改革,其主要内容源于明治初年的征税制度改革实践。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这一论题,即地税改革中,减轻农民负担、纳税义务平等及彻底变革征税制度的原则,是在明治初年的改革实践中确立的;实施地税货币化政策之前,政府已通过旱田地租货币化及水田地租缴纳方式自由化等政策论证了货币纳租方式的可行性;政府在成立伊始即确定了普通土地为人民保有的原则,通过明治初年的土地整理工作,为实施废藩置县打下基础,并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与地税负担必须相关联的原则;明治初年大藏省、民部省及太政官间三方协调的成果,是大藏省与内务省可以直接展开合作的基础,租税司确定的租税管理权与土地管理权必须合一的原则,是地税改革事务局成立的原因,其前身就是合并了原民部省地理司后成立的租税寮。
《甲午海战》作者:陈悦 出版:中信出版社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海战》作者:陈悦 出版:中信出版社
丁汝昌的命运是民族悲剧的缩影——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夏冬波访谈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丁汝昌的命运是民族悲剧的缩影——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夏冬波访谈
论太平天国对洋务运动的激发
作者:高路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压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清政府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军  近代中国  洋务活动  中国近代化  西方传教士  西方列强 
描述:文化的交流中,太平天国开始是处于先进于清政府的地位。但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没有成为近代中国洋务活动的主持者?终极原因是在于农民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弱点,不能建立长期的巩固的政权。太平天国因悲壮的失败而中止了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跋涉,从而也使中国近代化开始的一个偶然机会丧失了。简又文先生曾说:“倘太平不亡,仁玕政策得行,则中国科学物质之建设,亦即所谓‘现代化’必提早一百年。”此语不无道理。虽然如此,但太平天国却激发了清政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