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
期刊文章(21)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27)
战争概览 (19)
历史研究 (4)
史料集锦 (3)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3(2)
2012(8)
2011(8)
2010(5)
2007(2)
2003(2)
2001(1)
1990(2)
197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4)
《清日战争》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清日战争》
李鸿章的教育主张与实践
作者:田猛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学堂  科举制度  留学 
描述:本文论述了李鸿章创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推动近代留学事业的教育主张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鸿章创建直隶民族工业
作者:夏青海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唐廷枢  近代工业  直隶总督  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矿务局  《李文忠公全书》  天津  轮船招商局 
描述:李鸿章创建直隶民族工业夏青海天津机器局李鸿章(1823-1901年),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53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在晚清,李鸿章先后3次任直隶总督长达25年之久。19世纪60年代的直隶,由于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李鸿章和中国清军近代化
作者:崔耕虎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中国近代化  军事思想  资本主义萌芽  清政府  军事制度  清军  淮军  洋务运动  海防思想 
描述: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和世界接触的过程中,中国暴露了自己的愚昧和落后,挨打受辱,几乎无以自存,军事上的落后是清政府陷于内忧外患的最直接的原因。中国军事上的落后,表现在新的形势下,清政府仍旧实行以八旗制、绿营制为核心的国防体制,八旗兵早在清代中期就已衰败,八旗生计困扰着清政府,瓦解着八旗制,尚武精神逐渐泯灭,而绿营制也已腐朽不堪,道光三年史俞琨对绿营曾作揭露:“各营积习,或以虚名坐扣丁粮,或以家仆滥充伍籍,并有离汛贸易,雇替当差”,“临阵怛怯,甚至沿途滋事”,“或报夺公文,劫扰行旅之案”。其战斗力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在军事技术上,清军装备也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十九世纪初,欧洲各国军队普遍装备了近代化火器,建立起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兵制,而清军仍旧沿用刀予箭戟等冷兵器,虽有少量火器,亦世代相因,毫无改进,至1836年,清...
李鸿章的崛起与太平天国运动
作者:王隆平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太平天国  曾国藩  太平军  清政府  洋务运动  军事改革  近代化军队  农民起义  淮军 
描述:李鸿章的崛起与太平天国运动
44.8万买组甲午海战老照片 慈禧大葬背后藏着百年秘密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44.8万买组甲午海战老照片 慈禧大葬背后藏着百年秘密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比较研究
作者:杨付英 杨自西 历史课外兴趣小组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中国近代化  机器大工业  经济近代化  “自强”  组成部分  19世纪 
描述:1861年元月,清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洋务事宜。洋务运动是以创办机器大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也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它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屈辱的条约丧权的恶例──为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而作
作者:安德喜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关条约》  清政府  日本侵略者  辽东半岛  日本军国主义  反抗侵略  中日甲午战争  李鸿章  中国人民  中国东北 
描述:屈辱的条约丧权的恶例──为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而作安德喜今年4月17日,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在《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之际,回顾当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血泪史、屈辱史和斗争史,对于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一定的...
晚清东南督抚的地方自治思想探究:以李鸿章、张之洞和刘坤一为中心
作者:彭淑庆 孟英莲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南互保  地方自治  李鸿章  张之洞  刘坤一 
描述:之间的离心力,尽管其中偶尔迸发出一丝"革命"火花,但终未能突破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政治界限。它实质上是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延续和发展,反映了晚清中央政权所面临的深重政治危机。换言之,晚清地方自治思潮的持续发展和以地缘情结为基础的"省界"(区域)观念的不断深化是东南互保形成的重要思想诱因。
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作者:万峰  年份:197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