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
期刊文章(21)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27)
战争概览 (19)
历史研究 (4)
史料集锦 (3)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3(2)
2012(8)
2011(8)
2010(5)
2007(2)
2003(2)
2001(1)
1990(2)
197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4)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的外债(下)
作者:徐义生  年份:195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清政府  借款利率  甲午战争  行市  西历  海关  本息  英德  到期日 
描述:~~
李鸿章外交活动中的饮食趣闻
作者:钱桂华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鸿章外交活动中的饮食趣闻
历史评价的现代误区——从《色·戒》看当前的核心价值认同
作者:刘带 刘长容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评价  张爱玲  汉奸文艺  历史观  李鸿章  影片  李安  色情电影  视觉效果  导演 
描述:最近,一股斥责《色·戒》为"汉奸文艺"的强烈舆论引起了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关注。本来,虽然是由名导演(李安)改编自名作家(张爱玲)的影片,我们也没有兴趣浪费时间去看,因为之前,这部影片已经被很多网络和娱乐媒体渲染成一部庸俗低级的"色情电影"。但随着讨论的升级,联系到当前一些影视作品
李鸿章涉外趣谈
作者:王燕晓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鸿章涉外趣谈
李鸿章与吴汝纶的师友情缘
作者:吴昭谦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吴汝纶  师友情缘 
描述:清末重臣李鸿章与教育改革家吴汝纶亦师亦友30年,风雨沧桑,患难扶持.二人知遇知交,似水如酒.<李文忠公全书>的编篡,又经历了怎样的缘由、风波?通过历史回顾将给你一个昭示.
历史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作者:陈国明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插图  历史教学  邓世昌  历史事件  井冈山会师  吉野号  培养和提高  黄海大战  语言组织能力  提出问题 
描述:彩图,并提出问题,要求边看图边思考:①图上是些什么人?②图中人物的神态怎样?③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通过看图思考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都急于想知道图中这一场面的由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学习课
TCL:董事会的洋务运动
作者:沈威风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际化战略  董事会治理  中国企业  话语模式  商业准则  经济全球化  洋务运动  海外  大规模  企业家 
描述:6月份.TCL大规模调整董事会的举措.再度引起舆论关注。这个曾经高调海外急行军的公司.其下一步的任何国际化动向都会是众多同行弥足珍贵的经验或者教训。有分析简单将之称为劝退整肃老臣.这种有些阴谋论之感的话语模式与普世的商业准则似乎有所脱节。[第一段]
张之洞与中日甲午战争
作者:田锡富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之洞  李鸿章  清政府  中日战争  清朝政府  中日甲午战争  避战求和  坚持抗战  日本政府  刘坤一 
描述:早警惕日本帝国主义1894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事。但临战前夕,清政府仍麻木不住。1894年5月,“东学党”败,日本政府理所当然应从朝鲜撤兵,而且清政府已向其提出同时撤兵。但日本政府借口改革内政不但不撤军,反而一再增派军队。这时清政府还不作战争准备,反而去乞求欧美各国出面调处,梦想利用第三者迫日本从朝鲜撤军。7月1日,北洋大臣李鸿章还转奏俄使称日决不先犯中国z。战火烧到鼻子尖上,仍嗅不出火药味,以致麻木到连朝鲜战场的统一指挥官,也是等到平镶战役前不久才由李鸿章奏请指派叶未超担任。然而,远离沿海和京城,在湖北湖广总督任上的张之洞,对朝鲜形势变化十分关注,主动加强同南洋大臣刘坤一、北洋大臣李鸿章、天津道盛宣怀和驻日大使汪民藻等联系,及时了解朝鲜动态。他从多方获得信息,感到日本政府对待朝鲜问题的态...
试论儒家传统文化心理对李鸿章的影响
作者:张雪蓉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传统文化心理  儒家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洋务运动  曾国藩  洋务企业  “和为贵”  外交思想  洋务事业 
描述:试论儒家传统文化心理对李鸿章的影响
2007年全国静态模型大师赛评委作品 昔日帝国海洋梦 重铸中华民族魂——1/20北洋水师“致远”舰影视特技模型制作介绍
作者:聂春辉 关毅 张天羽 李南 王绍夫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静态模型  模型制作  特技  影视  中华民族  作品  评委  海洋 
描述:镜头。"模型因其介于真实与非真实之间,故而于电光幻影中发挥之作用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