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
报纸(24)
学位论文(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8)
战争概览 (24)
重要战役 (24)
历史研究 (12)
史料集锦 (4)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3(6)
2012(14)
2011(17)
2009(5)
2008(4)
2005(3)
2004(1)
1983(1)
195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2)
慈禧与清末四次改革
作者:宋艳丽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慈禧  洋务运动  戊戍变法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描述:动、戊戍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关系中阐明慈禧能接受的变法仅以不违反洋...
刘锡鸿研究
作者:张宇权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锡鸿  郭嵩焘  儒家思想  洋务运动  轺日记》 
描述:从儒家思想中寻找救时匡正的武器,提出各种传统的治国主张,本能地与一切离经叛道行为进行着斗争;出使后,他的思想发生了一定变化,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形成了先进与保守的思想混合体;回国后,由于刘锡鸿思想的保守本质,对中国官民现状的悲观主义认识,以及政治上的斗争,促使其成为国内反对修建铁路的先锋。刘锡鸿思想和行为上的守旧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没有意识到这种守旧非但不能实现其“卫道”目标(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反而会加速清王朝统治的崩溃;非但不能达到其富国强兵的目的,反而会阻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刘锡鸿思想也有警示和启迪意义,如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态度、对养民的重视、对振兴吏治的提倡等等,都值得今人总结和思考,本文亦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张荫桓与美国排华运动
作者:薛改霞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荫桓  张之洞  李鸿章  排华惨案  排华律  自禁条约 
描述:予华人赴美的自由,自此大量华人涌入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华人在美人数达到10万多人。虽然自华工踏上美国领土之日起,迫害华工事件便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政府仍然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 但自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建成以及70年代席卷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一直存在的美国种族主义歧视,排华浪潮随之也在不断高涨。美国的排华逐渐从地方蔓延到全国,成为中美交涉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时,晚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已由漠不关心转向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加以保护。自1876年起,清政府就曾不断对美国迫害华工提出抗议,并专门派出代表团深入华工重地,调查华工在美国的情况,并于1878年正式成立驻美大使馆和旧金山总领事馆来保护在美华工的权益。这一时期的排华事件还只是地方性的,但最后美国两大政党为了拉拢选票,开始逐步修改、制定法令来阻止华工来美。1880年《中美续修条约》的签订,给美国政府排华提供了法律依据。最终,在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从此结束了华工自由赴美的时代。此后,美国资产阶级不断策动排华暴行,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侨的处境每况愈下。 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就排华惨案和排华律进行交涉。张荫桓凭着个人的外交才能与美国政府竭力交涉,最终使美国同意赔偿华工惨案。而在与美国谈判“排华律”问题上,张荫桓制订了“自禁条约”,试图以禁止华工赴美的让步,换取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人的安全以及其余华人赴美的权利。但最终因为在美华人、张之洞及李鸿章等官员的反对,特别是因为美国企图彻底根除在美的华人,因而使“自禁条约”的交涉最终破裂。美国政府单方面地通过了“斯科特法案”,并规定:凡华工无论曾在美,或现时,或将来,一离美境,均不准复来居住,一切已离美华工一律禁止来美国。虽然以张荫桓为代表的驻美使节及清政府设法努力挽回华侨权利,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又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带来外交上的软弱无能,最终在中美“排华律”的交涉中,成为失败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