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
图书(3)
学位论文(2)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9)
战争概览 (4)
历史研究 (2)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11(2)
2010(1)
2009(1)
2008(3)
1999(2)
1996(1)
1995(2)
1994(1)
196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
求是再评方伯谦
作者:厚艳芬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伯谦  北洋舰队  丁汝昌  李鸿章  甲午海战  光绪帝  黄海海战  临阵退缩  大鹿岛  清政府 
描述:甲午海战中的方伯谦是一个颇多争议的人物,曾被人说成是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之徒。近年来对他又有了新说法。
评李鸿章对日和局外交思想
作者:王香莲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  和局外交思想 
描述:李鸿章对日本的外交活动是受制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其外交实践虽有卖国之嫌,对中国造成了一些不可估量的历史损失。但站在外交这一视角,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之,不难发现,李鸿章对日交涉实践亦不失有务实的成分,迎合了是时的国情。
李鸿章致潘鼎新书札
作者:年子敏编注  年份:1960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李鸿章致潘鼎新书札
把历史的包袱转化为现实的财富(附照片)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把历史的包袱转化为现实的财富(附照片)
中日两国近代科技发展道路比较研究
作者:胡燕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技观  科学体制化  科技引进 
描述:度去寻找原因。因此,对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及其科技观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有利于找出中国近代科技远远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对当今中国科技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变革目的都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变革内容上,洋务派以学习西方先进军事为主,而明治维新除了引进西方科技外,还进行了较彻底的体制改革。出现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国的科技观不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科技观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对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在更深层次上植根于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结构、思想观念,“中学为体”的思想阻止中国向西方学习这些体制和观念,中国的科技发展就得不到支撑和保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出现的“和魂洋才”思想,对日本科学教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魂洋才”思想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应变能力,推动东西方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日本注重学习西方体制,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保障。由于科技观的差异,中日两国在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科技引进和发展策略上等方面表现迥异。日本采用西方教育模式,而此时的中国依旧采用科举教育制度。中国只注重科学的应用,不求甚解地直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日本却是从制度和科学学问上着手,逐渐实现技术的本土化,并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发展本国科技。科学体制化是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能够在制度上保障科学的发展。比较中日在现代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学术组织的兴起、研究机构的成立等方面的差异,不难发现科学体制化的落后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源之一。中国未能实现科学体制化,是洋务运动没能实现强兵富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知白山水31万李鸿章对联6.2万
作者:暂无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刘知白山水31万李鸿章对联6.2万
李鸿章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研究
作者:田淑芳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社会整合  社会控制  社会建设 
描述:的儒学教育,因而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与“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是其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的文化基因。而在与西方接触交涉的过程中,李鸿章又意识到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学习西方当属救国之急务。于是,李鸿章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之间、在因循守旧与立志革新之间徘徊游走,从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等层面提出了整合方案,并付诸实践。在社会制度层面,李鸿章提出“中体西用,道器兼备”,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制度的主体地位,认为中学可以“治人心”,具有精神价值;而西学可以“应世事”,具有物质价值,论证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兼容并蓄的方式,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一思想有效地减少了改革的阻力、维护了民族尊严,能够防止社会迅速解体。在社会组织层面,李鸿章提出“团、练合一,守望相助”。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鸿章回到家乡安徽,基于乡邻、亲族、门生故旧等地缘、血缘和业缘关系,努力发展团练,一方面对广大民众进行教育,使其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不敢藏留匪患;另一方面,组织军事训练,共同抵御外敌,形成了一支整齐可用的团练势力,对于维护安徽乃至整个清王朝的社会秩序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价值观念层面,李鸿章提出“改革科举,兴学育才”。一方面维护科举制度在形成价值认同、促进社会流动等方面发挥的社会整合作用,另一方面,改革科举制所带来的人才禁锢等种种弊端,努力变革考试功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幼童出国,引导有志之士明习洋务,使科技强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在价值观念层面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整合与控制。与身处同一时代的康有为相比,李鸿章社会改革的步伐更加平稳缓慢,他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更加务求实效。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李鸿章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存在缺陷和不足,其根本目的亦是在于维护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但是,李鸿章的种种努力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道路,对当前的社会建设也存在一些有益的参考。
川岛浪速在台的失意岁月
作者:陈文添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总督府  甲午战争  日本军队  凤山  地方官员  厅长  内务部  辽东半岛  间谍活动  师团 
描述:相关链接:川岛浪速:别号风外山人,日本长野县松本人,著名女谍川岛芳子的养父。1886年后,精通汉语的川岛浪速以浪人身份来华,长期为日本军队搜集情报,从事间谍活动。1906年与肃亲王善耆结识,结拜为兄弟。1922年善耆病死旅顺后
黄海海战
作者:五明皓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 富国强兵
作者:樱雪丸著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明治维新(1868)-通俗读物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 富国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