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
报纸(3)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10)
战争概览 (3)
历史研究 (2)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11(2)
2010(2)
2009(2)
2002(1)
1999(2)
1996(1)
1994(1)
1993(1)
1960(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
明治维新对东北亚区域的影响
作者:李朋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  现代化进程  传统社会  日本明治维新  康有为  中华文明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  维新变法  19世纪中叶 
描述:所以,关于“东北亚区域”的某些研究,表面上是在探讨新问题,实则是对历史的再认识。“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人类对自身文明进步、发展方式的选择和认识。“东北亚”与“现代化”两个概念的结合,意味着该区域的人民与国家以新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亮相,是对世界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由于“现代化”问题,特别是由于该区域内举足轻重的国家发展态势,东北亚研究更是个举世瞩目。在历史的长河中,“现代化”对于东北亚地域来说,从形式以内容,都是“泊来品”。因此,现代化之于东北亚及“第三世界”有着与其在欧洲发源地截然不同的意义。一般来讲,现代化是指自人类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后,这种方式再造人类生活各方面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追寻这一方式及过程的努力和效果。现代化所概括的这个历史进程迄今还在延续,并且早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在过去也是如此,...
评李鸿章对日和局外交思想
作者:王香莲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  和局外交思想 
描述:李鸿章对日本的外交活动是受制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其外交实践虽有卖国之嫌,对中国造成了一些不可估量的历史损失。但站在外交这一视角,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之,不难发现,李鸿章对日交涉实践亦不失有务实的成分,迎合了是时的国情。
李鸿章致潘鼎新书札
作者:年子敏编注  年份:1960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李鸿章致潘鼎新书札
把历史的包袱转化为现实的财富(附照片)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把历史的包袱转化为现实的财富(附照片)
中日两国近代科技发展道路比较研究
作者:胡燕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技观  科学体制化  科技引进 
描述:度去寻找原因。因此,对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及其科技观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有利于找出中国近代科技远远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对当今中国科技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变革目的都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变革内容上,洋务派以学习西方先进军事为主,而明治维新除了引进西方科技外,还进行了较彻底的体制改革。出现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国的科技观不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科技观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对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在更深层次上植根于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结构、思想观念,“中学为体”的思想阻止中国向西方学习这些体制和观念,中国的科技发展就得不到支撑和保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出现的“和魂洋才”思想,对日本科学教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魂洋才”思想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应变能力,推动东西方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日本注重学习西方体制,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保障。由于科技观的差异,中日两国在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科技引进和发展策略上等方面表现迥异。日本采用西方教育模式,而此时的中国依旧采用科举教育制度。中国只注重科学的应用,不求甚解地直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日本却是从制度和科学学问上着手,逐渐实现技术的本土化,并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发展本国科技。科学体制化是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能够在制度上保障科学的发展。比较中日在现代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学术组织的兴起、研究机构的成立等方面的差异,不难发现科学体制化的落后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源之一。中国未能实现科学体制化,是洋务运动没能实现强兵富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知白山水31万李鸿章对联6.2万
作者:暂无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刘知白山水31万李鸿章对联6.2万
李鸿章率团参加过奥运会?-行前为“国歌”作词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率团参加过奥运会?-行前为“国歌”作词
谈判高手李鸿章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谈判高手李鸿章
别拿“弱国无外交”为李鸿章开脱
作者:林璧属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别拿“弱国无外交”为李鸿章开脱
老艺术家王冰去世曾演活《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李鸿章走了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老艺术家王冰去世曾演活《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李鸿章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