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
报纸(11)
图书(5)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29)
历史研究 (5)
战争概览 (2)
按年份分组
2013(5)
2012(9)
2008(2)
2003(2)
2002(3)
1999(1)
1995(1)
1971(1)
1937(1)
192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
李鸿章接见斯文赫定
作者:羽光  年份:1947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接见斯文赫定
从儒家“中和”思想看晚清外交中的和战交锋:以李鸿章、张之洞为典型的考察
作者:曹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晚清外交  和战交锋  李鸿章  张之洞 
描述:洞为代表,它的本质是以武力维权,最大程度上维护晚清政府的主权和尊严。这两种策略的提出及运用都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在晚清和战外交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李鸿章与张之洞两位晚清外交的重要大臣表现的尤为突出,终因在当时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下,晚清外交策略选择了以和为主,以战为辅的特殊形式。但“和”并没有给晚清政府带来和平稳定的外交局面,以及平等的对话权;而“战”也并没有为其获得应有的权益,使晚清政府发展强大起来。然而和战策略的运用,彼此相辅相成,让晚清政府在当时的局势下得以生存下来,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成绩。它的提出也是在当时特定的外交环境下晚清政府综合考虑的结果,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在外交活动上的体现,也使得晚清外交最终形成了爱国与误国并存的外交事实。总而言之,晚清外交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从此之后逐渐走向消极的发展方向。从晚清和战外交策略的制定上来说,儒家“中和”的思想是其产生的主观条件,但从这一外交策略的具体实施来看,却又是对于儒家思想的真正偏离,并没有达到儒家思想中所要求的外交状态:共享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和谐发展。究其因为是晚清政府本身的性质和孱弱的综合国力所致,晚清外交策略所要求协和万邦的理想状态并没有达到,但却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艰难的生存下来。通过儒家思想对晚清外交的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晚清外交策略以和为主,辅之以战,两者相互结合又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了其特殊的局面,以致于使晚清政府沦为了西方列强的附庸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起来。晚清外交的根本目的没有达到,从此以后晚清外交走向了消极的低谷。
《中日甲午战争图表集》问世
作者:魏芳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中日甲午战争图表集》问世
望琉球而兴叹李鸿章蒋介石先后错失良机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望琉球而兴叹李鸿章蒋介石先后错失良机
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
作者:蒋贵麟  年份:1987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
张荫桓与美国排华运动
作者:薛改霞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荫桓  张之洞  李鸿章  排华惨案  排华律  自禁条约 
描述:予华人赴美的自由,自此大量华人涌入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华人在美人数达到10万多人。虽然自华工踏上美国领土之日起,迫害华工事件便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政府仍然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 但自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建成以及70年代席卷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一直存在的美国种族主义歧视,排华浪潮随之也在不断高涨。美国的排华逐渐从地方蔓延到全国,成为中美交涉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时,晚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已由漠不关心转向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加以保护。自1876年起,清政府就曾不断对美国迫害华工提出抗议,并专门派出代表团深入华工重地,调查华工在美国的情况,并于1878年正式成立驻美大使馆和旧金山总领事馆来保护在美华工的权益。这一时期的排华事件还只是地方性的,但最后美国两大政党为了拉拢选票,开始逐步修改、制定法令来阻止华工来美。1880年《中美续修条约》的签订,给美国政府排华提供了法律依据。最终,在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从此结束了华工自由赴美的时代。此后,美国资产阶级不断策动排华暴行,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侨的处境每况愈下。 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就排华惨案和排华律进行交涉。张荫桓凭着个人的外交才能与美国政府竭力交涉,最终使美国同意赔偿华工惨案。而在与美国谈判“排华律”问题上,张荫桓制订了“自禁条约”,试图以禁止华工赴美的让步,换取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人的安全以及其余华人赴美的权利。但最终因为在美华人、张之洞及李鸿章等官员的反对,特别是因为美国企图彻底根除在美的华人,因而使“自禁条约”的交涉最终破裂。美国政府单方面地通过了“斯科特法案”,并规定:凡华工无论曾在美,或现时,或将来,一离美境,均不准复来居住,一切已离美华工一律禁止来美国。虽然以张荫桓为代表的驻美使节及清政府设法努力挽回华侨权利,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又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带来外交上的软弱无能,最终在中美“排华律”的交涉中,成为失败的一方。
拜谒邓世昌纪念馆
作者:李存修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拜谒邓世昌纪念馆
201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作者:石翠芳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拟试题  历史  中考  表演艺术家  英文字母  民族英雄  选择题  邓世昌 
描述:(如图1)”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逝世。下列哪一人物与邓世昌都抵抗了同一国家的侵略( )
论丁汝昌在逆境中之作为
作者:戚俊杰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丁汝昌  逆境中  心不变  挫强敌  践誓言 
描述:,奋勇杀敌,勇敢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在援军无望、兵心大变、无力挽救北洋海军命运和战局的最后时刻,拒绝投降,自杀殉国,兑现了以身许国的承诺,保持了中国军人传统的战争观和气节观。
论元老政治的形成及其职能
作者:王志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治政府  伊藤博文  天皇  元老  山县有朋  元勋  内阁  松方  明治宪法  大山岩 
描述:论元老政治的形成及其职能王志自明治中期以来,日本的政治支配体系中形成了一股异常强大的政治势力──“元老”。元老以其超宪法的存在凌驾于内阁、枢密院、军部等各辅粥机关之上,代行天皇机能,操纵国政,对日本近代历史的发展给予了重要影响。元老既不是官职,也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