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4)
期刊文章(2)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5)
甲午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09(2)
2008(1)
1999(1)
199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6)
相关搜索词
相关关键词(TOPN)
试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反洋务思想
作者:类娇娇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顽固派  反洋务思想  内容  原因  特点  影响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的反洋务思想作为当时洋务思想的反面,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并对洋务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从历史和现实中探讨了顽固派这种固步自封的反洋务思想产生的原因,并从其特点和对洋务运动所产生的影响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评价。
论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作者:周杨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人才教育思想  当代教育 
描述:的意识到中西方的差距,于是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由于兴办洋务需要不同于以往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因而李鸿章的洋务变革思想最终落脚于教育,对传统的教育思想予以变革。虽然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有其精华的部分,但是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洋务派的代表,李鸿章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才教育主张,并且积极地将这些教育主张付诸实践,例如:传播西学,改革科举制,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积极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以及其恩师曾国藩的的影响,又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育主张,例如:提出了修身养性是人生立足行事的根本,以及人要自强不息,处世要坚持“适度”原则,此外,培养人才要坚持“凡事谋则立,不谋则败,谋定而后动”的思想,因此其教育思想呈现出中西交融、理论联系实际、紧贴社会需求、以及中外教师相结合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大力培养学贯中西的人才,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紧贴社会需求,培养现代化人才,加大中外教师的教学交流等一系列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了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进而论述了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得出了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的特色,最后论述了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的历史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现代教育启示。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及过程。 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的内容,从二个方面,一是,从其引进西学,另外,从中国传统教育的方面培养人才。 第三部分:概括了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的特色。 第四部分:对李鸿章的人才教育思想进行了剖析,并阐述了其影响。 第五部分:论述了李鸿章人才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发展
作者:冀满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发展
项兵:从“回扣”到“新洋务运动”
作者:田享华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项兵:从“回扣”到“新洋务运动”
论洋务运动时期淮军的改进和建设
作者:关伟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淮军  改进和建设  功效及其弊端 
描述:军的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李鸿章对于淮军的武器装备、营制饷章、训练方式和后勤供应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武器装备方面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淮军在成立之初装备了较多数量的洋枪和洋炮,武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购买和仿制。淮军主要通过常胜军将领、淮军幕府、驻外使节、各国洋行等手段购买了大量的洋枪炮,同时李鸿章亦建立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等军工厂以仿制外国先进的洋枪和洋炮装备淮军。淮军的营制饷章方面的最大改进之处是在国内首先设立了洋枪队和洋炮队,从而使其火力强度远远超越湘军和国内其他清军,仅用较短的时间便取得了湘军数年才取得的战绩。淮军在训练方面所作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淮军聘用洋教练采用西方的洋操训练淮军,以淮军士兵能够掌握洋枪洋炮及相关的战术为主要内容。淮军在后勤供应方式方面的建设,除了继承湘军的长夫制以外,还初步建立了与近代战争特征相适应的战时后方医院,另外,李鸿章还非常重视轮船、火车和电报等近代通讯手段在近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淮军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发展趋势代表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清廷的练军和日后的新军都是以淮军的建设作为重要参考。淮军装备洋枪和洋炮及聘用洋弁训练淮军极大的提升了其战斗力,使其成为镇压国内叛乱的主力军之一,进而成长为晚清政府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从而避免了淮军像以往的勇营被裁撤的命运,为淮系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亦增强了晚清维护国内稳定及抵御外辱的能力。随着晚清各地叛乱被陆续镇压下去,淮军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由此,淮军在全国范围内的驻防区逐步扩大,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淮军的性质也由私属性较强的军队向国防军逐渐发生转化。最后,淮军在各方面的改造和建设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历程,为晚清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当然,淮军的改革亦不免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淮军的局部的军事变革仅局限于器物层面,对于军事制度的转变较少触及,李鸿章及其淮军将领坚持勇营制度对于西方强国普遍采用的征兵制持抵制态度;淮军各营头畛域分明、号令不齐,缺乏战争的统一的指导机构,难以完成近代战争所要求的海陆军各兵种协同作战的任务;最后,淮军纪律严重败坏、缺乏崇高的理想,是一支没有主义的军队。这些是淮军军事改进的缺陷的重要体现,也为淮军在甲午战争中的失利和淮军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近代中国幼童留美问题研究:兼论中国近代化成败的外部动因
作者:曾妍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幼童  留学美国  晚清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 
描述:思想文化影响幼童们的价值观,提前撤回这批幼童,导致此计划就此夭折。此事件处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未能像日本一样走上强国之路,就学习西方这一角度为基本出发点来分析,是因为未能全面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仅强调学习单一的器物技术的狭隘认识造成的。幼童能够成功派出美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当时客观历史条件迫使清政府派出幼童到美国学习。然后是容闳与清政府洋务派核心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共同促成了这次计划的完成。最后是《蒲安臣条约》地签订为这次幼童留美计划能够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由于幼童留美计划在展开过程期间管理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清政府认为学生们受到了西方思想制度文化的影响,中途则撤回了他们。尽管留学生们中途被撤回,但是他们回国后,在邮电、矿冶、铁路兴建、外交等方面对中国的近代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政府组织之下的这次留学之所以没有完成原定的学习计划,也没能使中国变得富强。是因为包括洋务派在内的清朝统治集团,为了利用学生们学到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传统的封建统治。所以极不愿意学生们留美期间,接受或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念,以免对传统封建统治造成冲击和威胁。近代中国人对接受西方先进事物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具体来说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向制度的过程。这些过程告诉我们无论哪个阶级在为中国近代化努力奋斗过程中,都没办法逃避经济基础都要有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这个科学原理。幼童留美事件留下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