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
学位论文(17)
报纸(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33)
甲午人物 (19)
历史研究 (15)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3(5)
2011(7)
2010(6)
2008(4)
2006(1)
2004(1)
2003(6)
2002(2)
2000(2)
198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68)
李鸿章误入陷阱签密约:谈判桌上俄国人串演“掉包计”(下)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误入陷阱签密约:谈判桌上俄国人串演“掉包计”(下)
洋务运动与近代文化
作者:郭墨兰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近代文化  洋务派  中国文化  中国近代史  向西方学习  太平天国  文化变迁  文化角度  生产关系 
描述:一位著名的外国汉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中国近代史“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这个观点虽不新鲜,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它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近代中国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浅议中日维新运动成败之因
作者:武蔷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描述:浅议中日维新运动成败之因
洋务时期驻外使节群体及其中西文化观研究
作者:周文海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外交  洋务运动  使节  中西文化  传统学术 
描述:晚清政府先后向欧洲、美洲、日本派出驻外使节二十余人次,形成了一个奔走于东西洋之间、专门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的使节群体。驻外使节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是以传统官僚的身份去切实感受资本主义文明,在中西学术文化激突的前沿行使自己的使臣职责。虽然每个人的情形不尽相同,但他们共有的出使经历都促使其在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成为导致其从传统官僚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思想活跃,因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外交官员,同时也是向西方求教的学生与融汇中西学的学者。他们从各个角度审视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加剧了自身对传统儒学的质疑与批判。在中西对比的过程中,他们体现出三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就一些有关中西学术与文化的问题阐发了新的主张。本文拟就对洋务时期的出使背景及该群体成员在功名、籍贯、年龄、有无佐幕经历、出使前官职与品秩、回国后的归宿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他们共同所有的群体性特点。并就他们在中西对比中的三种思维与一些新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进行一定的论述。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技术引进比较
作者:陈健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技术引进比较
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近代化思想的比较
作者:姚传德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近代化思想的比较
甲午战争120周年香港办展
作者:王睦广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120周年香港办展
解读海洋之梦历史玄机作家萨苏多次在日本调查北洋水师遗物,提出重新认识北洋水师的历史价值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解读海洋之梦历史玄机作家萨苏多次在日本调查北洋水师遗物,提出重新认识北洋水师的历史价值
甲午战争前日本人看中国文化的没落
作者:李长莉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清朝末期  中国文化  地质游记  史料记载 
描述:的眼中,中国己然从以往的“文明上国”,一变而为腐朽没落、丧失文明的“落后之国”,并被作为侵略扩张的主要目标。甲午之战,正是日本人这一中国转变的检证,是中日格局转折的结果,只是当时中国朝野人士对此浑然不知而已。
洋务运动与我国新式美术教育的生成
作者:张惠娜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教育  新式美术教育  图画  新式学堂 
描述:乏创造力、思想僵化、对现代技术知之甚少。洋务派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见识了西方先进技艺的威力。为挽救国家危亡,洋务派适时的提出“兴新学,废科举”、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改革传统教育的措施。绘图、测绘、图画手工等美术教育内容在洋务教育改革过程中被纳入到学堂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僵化、空虚的弊端,扩展了学子的知识空间。伴随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师徒传授的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向班级授课制的新式美术教育转型。纵观整个洋务教育的发展过程,洋务教育思想为新式美术教育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洋务派积极派遣国人出国考察留学、关心国外教育信息为新式美术教育产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资料;洋务运动所引发的“废科举、兴学堂”运动迫使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改变了美术边缘学科的地位,美术教育被纳入到官方教育体系中。随着洋务教育的深入,“美术课程”、“美术学科”、“美术教育者”等新式美术教育体系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