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8)
学位论文(108)
报纸(11)
图书(9)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35)
甲午人物 (78)
历史研究 (57)
重要战役 (2)
按年份分组
2014(14)
2013(20)
2012(20)
2009(21)
2006(14)
2004(7)
2002(8)
1996(5)
1990(4)
1988(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2)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研究
作者:徐宜国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科技教育  比较  反思  启示 
描述:的当代中国科技教育以启示,正是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论文首先介绍了洋务运动时期科技教育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西学东渐”的近代西方外来文化因素和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是催生洋务科技教育的外部条件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作者:钱苇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海外游记  文学实验  题材拓展  观念嫁接  语言尝试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梅雪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  科学技术  科学思想  影响 
描述:列措施进行改革——兴办民族军事技术重工业、民用工业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近代洋务学堂的创立和留学生的培养为近代科技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和人才保障。在被迫开办“洋务”的过程中,中国开始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并促进近代化兴起。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奠基时期,它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洋务运动,中国从清末的闭关锁国逐渐发展到能够接纳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文章从西学东渐入手,分析明清时代近代科学大规模传入中国而没有获得发展的原因分析。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起过程和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指导,引进西方先进科学在各领域的体现。重点论述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将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维新运动的比较,总结出“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不同影响。在最后一部分的结语中,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洋务运动尽管失败了,但它是近代史上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政策看我国农地流转制度
作者:穆飒莎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日本明治维新  土地政策 
描述: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渐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而有步骤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其整个经济社会进入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步骤,其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农地流转限制的解除。本文从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考察着眼,通过对我国目前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的主要症结的分析,得出可以从农地流转的主体、内容、程序、方式和机制等方面出发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结论。文章主体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依据、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政策做了简要介绍,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制度发展脉络,指出目前农地流转的主要问题,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政策实施对其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针对我国农地流转主要问题,从明晰农地流转的主体、规范农地流转的内容和程序、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完善农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第三部分对全文作了总结。
洋务新政与李鸿章对财政的控制
作者:王延开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李鸿章  洋务新政 
描述:财权为什么会扩大?怎样扩大?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 第一方面是本文的引述部分,主要分析洋务新政时期晚清中央财政的基本状况
李鸿章集团在北洋的奠基考察
作者:张静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淮系集团  北洋  奠基 
描述:力在北洋地区的奠基情况。除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立意、学术史概况和全文要旨进行扼要的交待外,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具体考察,要点如下: 一、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其集团在北洋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李鸿章凭借其职权,利用同乡、年谊、师生、朋僚等种种关系,合纵连横,建立起一个以官员、将领、幕僚为集团骨干的势力网。李鸿章还通过有的放矢、因事制宜地处理与其它省区政治派系及清廷的关系,巩固并发展其势力网。 二、在军事上,入主直隶后的李鸿章继续大力增强淮军实力,拓展淮军防区空间,并且收容包罗了包括直隶练军在内的几支军队,使之成为其集团的偏师,从而在整体上扩大了可控军队的规模和防区范围。同时,李鸿章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编练北洋海军,使其成为集团所依持的又一军事柱石。 三、李鸿章集团还十...
1870-1896年李鸿章对日、俄政策演变及得失
作者:韩鹏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对日  俄外交  《天津条约》  《中俄密约》  历史影响 
描述:深远的影响。本文分五个部分重点论述了李鸿章在对日、俄外交中的政策及演变的过程。通过论述李鸿章对中、日、俄外交关系的处理,分析他在日、俄外交方面的得失。第一部分,对日外交是李鸿章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活动,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李鸿章为什么关注日本,进而希望和日本联合的问题,最后通过《中日修好条约》确立了同日本的外交联合。第二、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李鸿章对日本政策的演变及失败以及联俄政策的确立。李鸿章同日本的外交,经历了由最初的积极联合到后来的消极应付,再到最后的尽力遏制日本对华的侵略,并随着中日《天津条约》的签订而终结。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对清政府的威胁日益加剧,李鸿章开始寻求外部势力遏制日本在华的进一步侵略,俄国在这个时期的适时表现坚定了李鸿章联俄的信心,《中俄密约》的签订标志着中俄联合的确立。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李鸿章联俄政策的发展及失败。由于俄国的外交欺骗,再加上李鸿章自身能力的不足,最后签订的《中俄密约》无疑是加强了俄国在东北的侵略,而清政府除了丧失主权什么也没有得到。第五部分,主要阐述李鸿章在同日、俄外交中的得失特别强调了在这两次外交联合中失败是主要的结果。通过失败揭示出李鸿章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儒生”在对外交往中的局限性,反映了封建的政治制度是不可能和更先进的资本主义相抗衡的。通过这两次外交活动看到李鸿章外交活动失败的本质,从而使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总之,李鸿章在同日、俄的外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维护了清政府的某些利益。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李鸿章对日、俄的外交政策最后都不可救药的失败了,这种失败严重地影响了晚清的政局,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他的功过是非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反思的。
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及运用
作者:宫兰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经世致用  国际法  国家主权 
描述:他国家的关系,而西方已经开始把国际法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其次,挖掘李鸿章国际法思想产生的根源:儒家传统经世致用思想,促使李鸿章形成了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寻求自强之道的现实主义外交,这成为他积极学习和运用国际法原动力。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可以概括为:主权原则、遵守条约原则、均势原则。再次,阐述李鸿章运用其国际法的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如:裁撤常胜军,处理滇案,保护华工人权,中法关系,中日关系等。结论是李鸿章国际法思想的是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对中国近代国家关系转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