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4)
期刊文章(2)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40)
甲午人物 (3)
战争概览 (2)
史料集锦 (1)
按年份分组
2014(41)
2009(3)
1992(1)
198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6)
相关搜索词
相关关键词(TOPN)
泉镜花文学中的甲午战争观:以《琵琶传》、《海城发电》为中心
作者:李春莹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泉镜花  战争观  不满  反抗的不安 
描述:泉镜花作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其优美浪漫的文风影响了众多文学名家。早在三十多年前日本就兴起对镜花文学再评论的热潮。其中《琵琶传》和《海城发电》这两部作品以其较为浓厚的反战色彩在镜花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这两部作品中能隐约窥见镜花对甲午战争的不满以及其反战过程中的不安。
《甲午战争新讲》
作者:张荣国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华书局  清政府  邓世昌  主人  出版 
描述:《甲午战争新讲》,戚其章著,中华书局2009年7月出版,定价38元。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政府曾努力进行外交博弈以避免战争;邓世昌落海后,所养爱犬先是衔住主人胳膊,后又咬住主人发辫,试图救主,
甲午战争中的英国医生阿瑟·道奥斯卫特
作者:周怡 董文娜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英国  医生  历史资料  清政府  朝廷 
描述: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全面失败而告终.中国海陆军各路将领在此役中战死疆场者有之,自裁殉国者有之,作战不利致使朝廷问罪问斩者有之,而立功受奖者罕见。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私人信件,发现受奖者中竟有一位英国医生阿瑟·道奥斯卫特(包括他的英国同事与助手)。
解析甲午战争中日之成败
作者:姜秀峰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事  甲午战争  成败 
描述:两国军事的较量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的综合较量,具体来说则是参战人员、战略战术、武器等的较量。甲午战争对于中日来讲都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国之战败,从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意志、战局判断、战前工业、军政体制、战争准备等方面的比较就可见一斑。
略论甲午战争中的主战与主和
作者:杨东梁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李鸿章  翁同和  主战派  中国近代史  主和派  《马关条约》  清政府  日本  甲午战前 
描述:略论甲午战争中的主战与主和
甲午战争与维新运动
作者:熊宗仁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维新派  维新变法  光绪帝  洋务派  维新运动  清政府  张之洞  甲午战后  康有为 
描述:、甲午战争惨败,瓜分狂潮继起,造成了空前的民族危机,救亡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变法成为救亡的唯一选择。19世纪70至90年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老牌列强英、法等国虽现颓势,发展缓慢,但仍控制着殖民霸权,后起的俄、德、美、目等列强,则加紧对外扩张,角逐殖民地。19世纪末,美洲、非洲已基本被瓜分完毕,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遂集中于远东、近东和中亚地区。而远东的中国、朝鲜是国际矛盾最集中、竞争者最多的焦点地区。除英、法、美、俄外,新兴的军国主义日本更以近水楼台而穷凶极恶。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美国鼓励下推行“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侵略朝鲜和中国的道路。清政府的腐朽软弱,既刺激着日本扩张的胃口,也每每让日本的侵略阴谋得逞。1874年,日本企图军事占领台湾末能如愿,在英国的“调停”下,中日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以承...
甲午战争期间的“铁汉”御史安维峻
作者:吴万善  年份:198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那拉氏  光绪皇帝  甲午战争  庶吉士  翰林院  御史  朝鲜  清政府  慈禧太后 
描述:,被授给翰林院编修,这是庶吉士所能够获得的最高职务。翰林院是国家储备人材的特殊机构,入翰林者才最有资格升迁为高级
甲午战争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影响
作者:刘承斌 赵文亮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  军国主义  影响 
描述: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时期的“清议”
作者:何若钧  年份:198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时期  李鸿章  知识分子  民族危机  言官  士大夫  清政府  意见  帝国主义 
描述:纷纷
甲午战争与西学东渐
作者:王心建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国  西学东渐 
描述:从明朝开始西学已经在逐渐渗入中国,但是甲午战争对于西学东渐历程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后西学东渐的内容、方式、传播者等等方面的比较,来探讨甲午战争与西学东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