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0)
学位论文(8)
报纸(3)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211)
甲午人物 (36)
历史研究 (13)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08(5)
1999(10)
1994(22)
1991(5)
1990(13)
1988(11)
1987(13)
1984(9)
198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1)
美国报界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报导述评:以西海岸四大报为例
作者:徐毅嘉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美国报界  旅顺大屠杀  詹姆斯·克里曼 
描述:值的一手新闻报导。总体而言,美国报界对甲午战争的报报导立场严重倾斜于日本方面,对中国则诸多诋毁。战争后期,美国报界对甲午战争的相关报导越来越多地出现针对日本的“黄祸论”,这主要是由于日本“文明”形象的破灭以及美国报界对日本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所抱有的猜疑。本文依据国内较少使用的1894—1895年间美国西海岸四大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纪事报》、《萨克拉门托蜜蜂报》)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报导,同时借鉴前人在美国移民史、甲午战争史、新闻学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力图清晰地阐述美国报界对甲午战争的报导内容、报导倾向及其报导的客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相对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福州船政学堂的工程技术教育
作者:洪巍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工程技术教育  科学教育  船政学堂  洋务运动  历史局限性 
描述:福州船政学堂的工程技术教育
洋务实业教育述论
作者:张旭辉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实业教育 
描述:面阐述了洋务派实业教育实践:倡办实业教育机构、派遣游学、翻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对实业人才的重视;最后对洋务实业教育的特点、局限性和历史定位进行了客观评价。结论认为洋务实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研究
作者:汤菊平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科学技术  科学思想  科学体制化  影响 
描述:。第一章介绍了洋务运动时期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情况。洋务派创办了军用、民用企业,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西方科技书籍大量翻译和出版,大量自然科学知识传到中国,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
神权和法权--明治以来日本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山本节子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权  法权  政治体制  日本  明治维新  中国影响 
描述:神权和法权--明治以来日本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战争图志
作者:林声主编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甲午战争图志
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
作者:前島浩  年份:195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維新  戊戌政變 
描述:,以討論幕藩體制崩潰的內在因素。 第二章:論述幕府末期外來的壓力及幕府所採取的對抗政策,以說明幕藩體制崩潰的外來因素。 第三章:敘述討幕勢力的興盛以及江戶幕府滅亡的經過。 第四章:敘述明治維新政權成立的經過及其所實行的種種中央集權化的措施。 第五章:述說清廷甲午戰爭後中國維新運動的興起并檢討康有為所奏公車上書的內容。 第六章:述說中國內國各地維新派的言論活動及保國會成立的經過。 第七章:論述百日維新時期的種種變法措施,并討論維新派與保守派的□爭情形。 第八章:詳述保守派發對政變的經過,透視戊戌政變的真相。 第九章: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的比較。
伊藤博文与明治时期宪政发展研究
作者:李洋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伊藤博文  帝国宪法  立宪政体 
描述:僚、特别是伊藤博文作出实现立宪的选择;第二章论述伊藤博文赴欧洲展开宪法调查、起草宪法以及确立宪法体制的过程;第三章主要分析议会、特别是早期议会中民党势力与“藩阀”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如何促进宪政体制的发展,伊藤博文如何纵横捭阖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推进宪政体制的调整;第四章分析伊藤博文内阁策动对外战争,并利用战争促进宪政体制发展和近代国民国家的形成;第五章分析20世纪初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藩阀”开明派如何创建政党以推动新时期宪政体制的发展。在结论部分,本文认为伊藤博文对近代日本宪政体制发展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对外战争对宪政建设和国民国家形成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宪政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相对同时期西方国家的独特性、宪法是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并在实施中形成一种妥协机制等。在其基础上,本文对明治时期在国家政权主导下追赶西方、同时将国民纳入政治体制内的过程进行的实证性动态分析为客观理解近代日本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同时对日本早期宪政体制发展过程展开的分析也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宪政体制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