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9)
学位论文(37)
报纸(8)
图书(6)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08)
甲午人物 (80)
历史研究 (5)
按年份分组
2014(10)
2012(14)
2011(8)
2008(13)
2006(6)
2005(7)
2003(5)
1997(2)
1988(4)
1986(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93)
国足选帅的前五次“洋务运动”哭比笑多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国足选帅的前五次“洋务运动”哭比笑多
日本明治天皇是第幾代天皇 識得淡海三船才有正確答案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日本明治天皇是第幾代天皇 識得淡海三船才有正確答案
“李鸿章笔记”思考渐进改革
作者:暂无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笔记”思考渐进改革
图文:1896年,李鸿章访欧罕见照片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图文:1896年,李鸿章访欧罕见照片
李鸿章和黄遵宪朝鲜观比较研究:以1882年之前为比较研究中心
作者:吴家奇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黄遵宪  朝鲜观  以夷制夷  自强  比较 
描述:括朝鲜“以夷制夷”观和“朝鲜自强”观。 为应对朝鲜危机,李鸿章和黄遵宪都选择了朝鲜“以夷制夷”和“朝鲜自强”这一策略,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的是,由于李鸿章长期对日本的防范心理和基于其自身的利益考虑,李鸿章所制的“夷”主要是日本,而黄遵宪由于受传统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和中日防俄派人士的影响,所制的“夷”主要是俄国,在“联夷”策略中,由于李鸿章和黄遵宪都受西方国际公法等因素的影响和对美国抱有的普遍好感,两人都提出了联美结欧的主张,但在此主张之外,黄遵宪还有“亲中国,结日本”的主张。 继“以夷制夷”策略之后,李鸿章和黄遵宪两人又各自向朝鲜提出了“自强”的策略。不过,由于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实践经验和自身所处的职位,他的自强首先也是核心的内容是军事自强,其次是通过朝鲜开放和维护朝鲜的关税权益实...
钱鼎铭夜会李鸿章,送来一把官运梯
作者:暂无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钱鼎铭夜会李鸿章,送来一把官运梯
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
作者:周政緯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
试论明治和制汉词对中国现代文学兴起的影响性研究─以白话文为中心
作者:周圣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和制汉词  中国现代文学  白话文  五四运动  美意识 
描述:时期,中国在清末民初出现了赴日留学潮,当时大量日语的汉字、词汇通过留学生等媒介回流中国,以外来语的姿态逐渐定着在现代汉语、白话文中。 中国的文学发展到清末民初,在性质和形式上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由“文言”过渡至“白话”,在形体上出现了新奇的创造,不仅如此,文学精神与作家创作的态度,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从和制汉词的诞生及其出现的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入手研究其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文人以及文学界的深层次影响,并深入探讨知识分子对和制汉词的美学诠释。和制汉词不仅仅是东洋文明和文化的代表,而且在其诞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西方元素。因此,本研究把和制汉词所融汇的西方新意和多元文化纳入,进而深入探讨。 本研究根据明治和制汉词所具有的特征,将其分类,并分析其编码,观察和制汉词所具有的文化意涵及功能,发现和制汉词在当时发挥了“汉字文化圈”中一种“文化联系功能”,这种“文化联系功能”源于其文化要素的多元性,以及内含了焕发媒介激活作用的日本元素。日本作为一个媒介集散地,借着“和制汉词”把中、西方不同的元素有效且和谐地收拢在一起。明治时期从日本回归中土的和制汉词至少包含了三种元素:中国的、西洋的和日本的元素。和制汉词凝聚了当时的学者和文化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映射着民族感情和人文观念,具有明显的美学意识,作为一种美意识的载体,承载着大量民族传统文化信息和审美观。明治和制汉词可以说跨越时空,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思维、新的概念和新的审美价值,引领清末民初的中国走向价值取向多元化,思维方式多元化的新纪元,为中国现代文学及其变革,铺就了文字内在的变改基础。
从汉冶萍公司的兴衰看晚清的宪政缺失
作者:周佳佳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冶萍公司  汉阳铁厂  晚清政府  有限政府  宪政缺失  近代化洋务运动 
描述:是创办于十九世纪晚期,是晚清最大的重工业企业,在其发展历程经历了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虽然尝试了各种体制,“亚洲第一雄厂”汉冶萍最终还是走向了倒闭,其失败的原因也一直是学术界所探究的热点。对于该问题的分析,学界通常的观点是资金的短缺,人才储备的不足,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以及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而甚少从政治环境以及法律环境来进行剖析。在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宪政的概念也随之步入了晚清统治者的视野,在19世纪末期开始,晚清也掀起了一阵立宪潮。宪法是一国法律之本,宪政作为动态的宪法,能最好的反映出宪法的实施效果,几乎可以说,一国的宪政环境是该国最基础最本质的社会环境,它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同样,宪政环境对于一国工业的发展,乃至大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推进抑或阻滞作用也是相当值得考量的。本文正是旨在以汉冶萍公司的兴衰过程为案例,来寻找晚清企业转型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来讨论在这种立宪热潮下的宪政运动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而探究晚清社会的宪政缺失。本文除去引言与结束语以外,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缘起,对文章研究内容的背景做出了叙述与分析,主要对宪政兴起的过程原因做出了分析,以及对汉冶萍公司的发展历程做出了叙述,为后文的失败原因分析做下铺垫。第二部分则是通过对上文发展历程做出分析,得出汉冶萍公司衰败的直观原因,具体可分为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即一些制度层面的原因与社会大环境造就的本质性的原因。同时,再通过对宪政概念的剖析,结合汉冶萍公司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与晚清宪政情况,进而分析晚清宪政环境的缺失。第三部分是在明确了一国宪政环境与一国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后,通过对晚清宪政缺失的分析,提出应该改进的地方,以达到文章以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晚清王朝之殇(70)——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吕舒怀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晚清王朝之殇(70)——晚清洋务运动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