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
期刊文章(33)
学位论文(6)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69)
战争概览 (14)
历史研究 (9)
史料集锦 (1)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3(6)
2009(9)
2008(3)
2006(3)
2001(1)
1999(2)
1992(2)
1989(2)
195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4)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战败原因的再探讨
作者:王鹤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海海战  北洋舰队  后勤  海军技术  经费 
描述:原因分析和评价,在学术界却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中方失败的主因是技术装备过差,而另有很多学者坚持认为体制落后是北洋水师失败的主因,在落后体制下滋生的腐败、训练弄假、小团体主义等现象造成了官兵素质低下,战场表现低劣,从而输掉了海战。本文在借鉴近年大量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的海军技术发展为背景,从北洋水师的人员素质、装备、后勤等几个角度来进行剖析,得出黄海海战中方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装备和后勤状况过差,而人员军事素养因素并不大的结论。从当时北洋海军的后勤情况和中日两军的装备对比来看,战事失利主要是因为中日在火力输出、机动性能、给养供应等环节相差悬殊,而北洋水师官兵自身的军事素养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对黄海海战胜败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不是主要原因。
李鸿章政治思想研究
作者:萧传林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思想,指出李鸿章以宗法手段来 恢复和维护当时的统治,并为办洋务服务。同时还特别论述了 鸿章的宗法思想的重要内容一一“家国一理论”。他希望士人齐 家治国。 第四部分论述李鸿章的治国思想。从上而论
明治初期日本对华外交研究:以日清琉球问题交涉为中心
作者:山城智史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政府  井上馨  琉球问题  李鸿章  伊犁问题 
描述: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也包含着“扩张领土”的战略意图,琉球地处远离中央的边境地区,同时与中国保持着朝贡册封关系,在东亚近代化潮流中,其归属成为中日外交上的重要问题。经历了从琉球国到琉球藩、冲绳县的变迁,明治政府最终吞并了琉球。明治政府吸收和采纳了近代西方的国际关系准则,这与依靠传统国际秩序,力争保护朝贡国的清政府之间在体制上的差别形成鲜明对照,并在从琉球到冲绳县的变迁中体现出来。在东亚国际秩序动荡重组的漩涡中,明治政府不顾清政府反对,执意施行“处分琉球”,在短短的十年内彻底地改变了琉球的命运。本文以历史学实证研究为中心,结合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多角度地检证明治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19世纪70年代约十年内,明治政府与清政府围绕琉球问题的交涉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本文由序章、正文四章和终章构成。主要论述明治政府围绕琉球问题与清政府展开的交涉,同时对清政府与俄国之间开展的有关伊犁边界问题给琉球问题的处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阐释。本文在积极借鉴中日两国学术界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挖掘资料,对明治政府的对清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提出井上馨有效地利用清俄伊犁边界问题,旨在维护明治政府在处理琉球问题上的有利地位。明治政府为了顺利推进日清间的“分岛改约交涉”,对国际背景加以充分利用,通过抓住清政府的弱点,明治政府步步为营地奉行“扩张领土”的既定政策,最终将琉球并入日本。明治政府修订与西方国家以往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当时最为紧要的外交课题之一,遂决定首先在《中日修好条规》到期之前进行修订,试图将上述两项政策结合起来,以期推动与欧美各国的改约进程。然而,无论是分岛方案还是条约修订案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而未能如愿。为此,明治政府则转而主要着眼于清俄间的伊犁边界问题,并将日本和俄国在暗地里合作的姿态和讯息有意地传递给清政府。同时命日本驻俄公使全面调查清俄之间的交涉态势,秘密收集各方面情报。井上馨在弄清楚清俄交涉的态势后,对正在北京谈判的宍户公使、天津及上海的日本公使及时做出指示,寻求本国在琉球问题上的利益最大化。综上所述,明治政府通过吞并琉球,在实施扩张领土政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无疑,明治政府与清政府之间针对琉球问题的外交交涉,以及明治政府推动中日之间改约的努力,也包含着明治政府在向近代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国家修改“不平等条约”而构筑对等关系的外交意图。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作者:姜鸣著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1870-1896年李鸿章对日、俄政策演变及得失
作者:韩鹏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对日  俄外交  《天津条约》  《中俄密约》  历史影响 
描述:深远的影响。本文分五个部分重点论述了李鸿章在对日、俄外交中的政策及演变的过程。通过论述李鸿章对中、日、俄外交关系的处理,分析他在日、俄外交方面的得失。第一部分,对日外交是李鸿章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活动,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李鸿章为什么关注日本,进而希望和日本联合的问题,最后通过《中日修好条约》确立了同日本的外交联合。第二、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李鸿章对日本政策的演变及失败以及联俄政策的确立。李鸿章同日本的外交,经历了由最初的积极联合到后来的消极应付,再到最后的尽力遏制日本对华的侵略,并随着中日《天津条约》的签订而终结。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对清政府的威胁日益加剧,李鸿章开始寻求外部势力遏制日本在华的进一步侵略,俄国在这个时期的适时表现坚定了李鸿章联俄的信心,《中俄密约》的签订标志着中俄联合的确立。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李鸿章联俄政策的发展及失败。由于俄国的外交欺骗,再加上李鸿章自身能力的不足,最后签订的《中俄密约》无疑是加强了俄国在东北的侵略,而清政府除了丧失主权什么也没有得到。第五部分,主要阐述李鸿章在同日、俄外交中的得失特别强调了在这两次外交联合中失败是主要的结果。通过失败揭示出李鸿章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儒生”在对外交往中的局限性,反映了封建的政治制度是不可能和更先进的资本主义相抗衡的。通过这两次外交活动看到李鸿章外交活动失败的本质,从而使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总之,李鸿章在同日、俄的外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维护了清政府的某些利益。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李鸿章对日、俄的外交政策最后都不可救药的失败了,这种失败严重地影响了晚清的政局,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他的功过是非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反思的。
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
作者:苑书义 秦进才主编 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编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研究 中国 
描述: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