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98)
报纸(204)
学位论文(106)
会议论文(20)
图书(19)
视频(10)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734)
甲午人物 (160)
历史研究 (48)
史料集锦 (11)
重要战役 (4)
按年份分组
2014(43)
2013(58)
2011(67)
2010(56)
2008(45)
2001(20)
1998(17)
1990(11)
1984(16)
1981(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957)
侵华日军比禽兽更野蛮更残忍
作者:文伯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侵华日军  日本人  毒气  难民  鼠疫  部队  旅顺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冀南抗日根据地  鲁西北地区 
描述:侵华日军比禽兽更野蛮更残忍
编辑絮语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辑  内阁  日俄战争  错误  读者  旅顺  中日甲午战争  原文  行处理  司令官 
描述:编辑絮语
孙宝田:历史守望者
作者:司马迈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顺大屠杀  金州  地方志  大连  旅大地区  金石学  历史  罗振玉  学习  鉴定 
描述:师出名门孙宝田是大连金州人,生于1903年,字玉良,号辽海赘翁。1910年,到辽南名师郑有仁的私塾里学习,曾与著名将领万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学。1922年,拜舅父毕序昭(秀才,任洮南府开通县巡检,荐保知县)为师,学习金石学和古字画鉴定。
大连近代历史研究探窥
作者:王夏刚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连城市经济  历史研究  日俄战争  关东州  近代史研究  旅顺大屠杀  研究方法  近代建筑  甲午中日战争  研究视域 
描述:在大连近代历史研究方面,经过诸多学者的辛勤耕耘,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举其要者,如在近代大连政治史方面,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旅顺大屠杀、大连工人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大连历史大事记、帝国主义侵略大连史、旅顺日俄监狱等方面都有不少学术论著。如关捷先生等人主编的《中日甲午战争全
一个日本人笔下的“旅顺大屠杀”
作者:方一戈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10年前,一位名叫井上晴树的日本作家来中国访问.极偶然地,他在大连街头的露天书摊见到一本小册子<旅顺大屠杀>.书的封面上,那些"日本兽兵"、"屠城之最"、"残暴绝伦"的刺目的文字及照片令其惊异不已.……
徐邦道在旅大——《清史稿·徐邦道传》释证
作者:孙绍华  年份:198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民起义  旅大地区  大连湾  清史稿  旅顺  民族压迫  日军  李鸿章  甲午战争  金州 
描述:析,正确地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既不能因为他们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就戴上一顶“刽子手”的帽子将其反抗民族压迫的忠勇行动一笔勾销;也不能只看到他保卫民族利益中的贡献而对他镇压农民起义的错误予以谅解。而应实事求是地分别予以考述。
从弹头装药看黄海海战中日双方炮弹效能
作者:陈悦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海海战  炮弹  黑火药  发射药  弹头  北洋海军  装药  中日  大口径火炮  决定作用 
描述:对甲午黄海海战的某些细节予以探析。 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海军装备的炮弹大致有开花弹、子母弹、实心弹等种类,对于打击敌方舰船而言,开花弹是其中最具威力的一种,因而也是本文讨论的要点。当时大口径火炮的炮弹主要构成分为两个部分,即弹头与发射药,由于考虑到弹头较重,为了便于运输、装填,弹头和发射药没有固定组合在一起。使用时,先把弹头装入炮膛,再将用丝织品包裹成药包样式的发射药填入,通过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膨胀力将弹头推射出炮口。 为了达到破坏、毁损敌舰的目的,开花弹的弹头内都填装有炸药,以便击中目标后能引起爆炸,弹头装药的威力直接影响到炮弹的爆炸效力。19世纪中后期,用来填充在弹头内的炸药大都还是古老的黑火药,这种由中国古代方士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是木炭和硫磺,如果在敞开的环境下点燃,只能发生伴随有浓烟的燃烧,只有在封闭条件下点燃时才会爆炸,其最通俗的例子就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爆竹。
1895-1900年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研究
作者:唐奇芳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义和团事件  日本对华政策 
描述:绕朝鲜问题的博弈中,日本处于与中国对等的地位、甚至占有相对的主动权。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属于主动前瞻模式。在第二阶段中,日本在东亚侵略扩张活动中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变成和其他同样在中国进行侵略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三国干涉还辽及其以后,日本在与西方列强围绕中国问题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它的对华政策与其说是按预定的计划来发展的,毋宁说是对形势发展的回应,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变成了被动反应模式。日本利用镇压义和团时间的出兵机会,获得了与西方列强在争夺中国中的“对等地位”,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又变回主动前瞻模式,明确地提出了对华政策的纲领。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之间,日本对华政策发生上述演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第一,根本的原因在于日本国力的增强;第二,东亚国际关系形势的发展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机会;第三,日本政府具有充分利用机会的策略技巧。日本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上的矛盾的主要在于日本对华独占性侵略扩张目标与西方列强争夺中国这一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是日本对华政策制定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之间,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就是日本政府探索在西方列强争夺甚至瓜分中国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华独占性侵略扩张目标的过程。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期间日本对华政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的分析,寻找日本如何处理上述矛盾、推动对华侵略扩张的轨迹,并力图探究其背后的动因。本文在整体的研究方法上采取政治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结合。政治学方法主要是指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分析日本对华政策的发展及其动因,历史学方法主要指利用第一手史料,对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的日本对华政策发展进行连续性的整理。在分析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时,本文还引入了一些博弈论和管理学的概念。如果本文能够稍微具有启发和创新意义,可能出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从政策制定模式的角度来考察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期间的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本文力图对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期间的日本对华政策演变过程进行一个连贯性的总结和阐述。第二,强调义和团事件在日本对华政策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日本政府在义和团事件中明确提出对华政策的纲领,这在甲午战争后是第一次,可以看作日本在帝国主义阶段对华政策初步确定的标志。第三,重估戊戌变法在日本对华政策上的影响。与戊戌政变直接相联系的日本对华政策思想中“脱亚主义”和“亚洲主义”两条路线的合流,是日俄战争后逐渐成为日本对华侵略政策指导思想的“大亚细亚主义”的开端之一,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清末民初文学作品中的甲午战争
作者:翟文栋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已经被阿英先生收录在《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中;另外部分描写有甲午战争的小说作品4部。所以,笔者发现目前国内保留至今的直接或间接描写甲午战争的清末民初小说作品共有22部。 本论文在对阿英先生的《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收录的甲午战争小说作品补遗的同时,再现了清末民初文学作品中的甲午战争,分析了清末民初中国人眼中的甲午战争,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军队、日本士兵等典型形象,探寻了清末民初甲午战争小说的描写特点、叙事特征等。 本论文主要分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历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然后,对国内甲午战争文学的集大成者阿英先生及其作品进行了总体介绍。在此基础上,经过本人调查整理,补遗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中未曾收录的13部甲午战争小说作品及4部部分描写有甲午战争的小说作品。 第二章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