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8)
学位论文(63)
会议论文(10)
报纸(9)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234)
历史研究 (42)
甲午人物 (33)
重要战役 (1)
史料集锦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
2013(31)
2012(16)
2011(20)
2008(16)
2007(15)
2003(5)
2000(4)
1999(9)
198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11)
晚清外交体制研究(1861-1901年)—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
作者:吉正芬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外交体制  总理衙门  北洋大臣  李鸿章 
描述:清外交体制经历了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一演变同时也反映了晚清外交观念从夷务—洋务—外务的一个转变过程。 本文主要探讨的重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考察总理衙门设置的缘起,简述清代早期的对外关系,及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设立总理衙门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总理衙门外交权责的分配及其运作方式。其二,论述北洋通商大臣权责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外交职掌范围及其与总理衙门的关系。其三,论述晚清外交权利结构的二元性特征—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在外交上的合作与竞争。因奕訢文祥与李鸿章的合作关系,使得二者的合作达到高峰,其后,文祥去世,奕訢遭受打击,被逐出总理衙门,总署权力下降,沦为—备咨询的顾问机构,北洋大臣李鸿章独掌对外交涉。在李鸿章下台后,清廷外交又短暂地回复到督抚外交的局面,直至外务部的成立,才结束了晚清外交权力机构混乱、政出多门的局面。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晚清外交体制的演变长达40年,其间形成的外交权力重心双元化对晚清对外交涉的影响,致使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处理外交事务都没有独立的主导权,相互受到牵制。晚清外交失利,固然与清朝的国势有关,但这种外交机构权责分配的混乱,外交体制的落后,导致的对外交涉时政策的反复与被动,则不是一句“弱国外交”可以修饰的。
《权谋高手李鸿章》
作者:暂无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权谋高手李鸿章》
李鸿章集团在北洋的奠基考察
作者:张静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淮系集团  北洋  奠基 
描述:力在北洋地区的奠基情况。除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立意、学术史概况和全文要旨进行扼要的交待外,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具体考察,要点如下: 一、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其集团在北洋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李鸿章凭借其职权,利用同乡、年谊、师生、朋僚等种种关系,合纵连横,建立起一个以官员、将领、幕僚为集团骨干的势力网。李鸿章还通过有的放矢、因事制宜地处理与其它省区政治派系及清廷的关系,巩固并发展其势力网。 二、在军事上,入主直隶后的李鸿章继续大力增强淮军实力,拓展淮军防区空间,并且收容包罗了包括直隶练军在内的几支军队,使之成为其集团的偏师,从而在整体上扩大了可控军队的规模和防区范围。同时,李鸿章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编练北洋海军,使其成为集团所依持的又一军事柱石。 三、李鸿章集团还十...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对洋雇员的管理举措述论
作者:刘泽东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清政府  洋雇员  管理举措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出于"自强"的考虑,积极推行近代化事业,为解决近代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募聘了数量众多的外国人.该文主要人募聘洋雇员的历史条件,洋雇员的管理、聘用洋雇员的措施对晚清社会近代化的影响
冯小宁《甲午大海战》七月出鞘弥补《北洋水师》遗憾,陆毅夏雨加盟
作者:马彧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冯小宁《甲午大海战》七月出鞘弥补《北洋水师》遗憾,陆毅夏雨加盟
李鸿章与中法战争
作者:何东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中法战争  中法和谈 
描述:自强运动,他选择了避战求和的对法策略,并与法国鉴订了《宝海三条》。当法国挑起战争后,李鸿章又适时推行以战谋和的对法策略,一方面对前方战局进行战术指导和物资支援,另一方面,推动中法和谈议结越南事宜。使两国先签《天津条约》,后订《中法新约》,最终结束战争。法国通过这场战争实现了预定目标,中国虽未落败,却为此战争支付浩繁。以致延误了随后的海防建设,使李鸿章早先拟定的国防、外交战略无从实现。
甲午战争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
明治政史中超然主义的兴起与衰落
作者:孙志鹏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然主义  伊藤博文  山县有朋 
描述:朋的“超然主义”表示不打算与民党合作,想以藩阀集团为主支撑明治政府的态度,其中明显包含了藩阀政治家对民党的蔑视与保守倾向。但是通过第一届帝国议会的攻防,“超然主义”显示出了它的空想性。由于伊藤博文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华工政策的演变
作者:王强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华工政策  蒲安臣条约  排华运动  李鸿章 
描述:的先后废除,使各国急需从中国输入大量劳工以弥补本国内及殖民地劳动力的短缺。在暴利的驱使下,沿海口岸非法招工活动日益猖獗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贸易活动,而招工合法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西方国家谋求合法化的努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首先是广州的联军统领衙门逼迫傀儡巡抚柏贵承认外人在广州招工的合法化,继后劳崇光与外人制定的“招工章程十二款”进一步确认了柏贵的政策,但劳崇光同时也宣告要大力打击非法拐贩活动。仅限广州一口的合法招工显然不能满足外人对劳工的渴求,利用签订《北京条约》的机会,外人将招工合法化扩大到中国的各个通商口岸。华工出洋合法化终于得到了清朝中央政府的认可。随后有关华工在国外所受残酷虐待的消息以及与各国谈判签订招工章程的高潮使清政府意识到保护海外华工的合法权益是政府职责...
赵北嘴灯塔:为北洋水师导航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赵北嘴灯塔:为北洋水师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