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
学位论文(5)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45)
甲午人物 (30)
历史研究 (3)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3(12)
2011(16)
2010(6)
2009(9)
2006(4)
2003(3)
2002(1)
2000(3)
199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78)
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作者:杨勇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教育改革  比较 
描述:,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二是教育改革必须与其他改革配套推进,三是深刻认识教育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战略作用,四是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教育观,五是发展教育要遵循
《中西闻见录》研究
作者:朱世培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西闻见录》  丁韪良  近代传教士报刊  洋务运动 
描述:月丁韪良外出避暑少发行了一期),每期刊印1000余册,主要赠阅给“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和洋务派政府官员。《中西闻见录》的内容设置和栏目编排可以细分为6个部分,即介绍“西学”的专题文章、“各国近事”、“杂记”、京师同文馆的试卷、读者问答和广告。其中“各国近事”栏目扮演的是该刊新闻版块的角色,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所以突出《中西闻见录》在我国近代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性,一是因为它是北京以及华北地区最早出现的近代中文报刊,历史地位比较重要;第二,不同于以往的传教士报刊,《中西闻见录》是一本偏重科学的综合性刊物,在其长达三年的出版时问中,并未涉及到一篇宗教性的文章;第三,深入研究该刊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该刊在新闻文本的客观编排和主观呈现方面都展现了既有倾向性又有隐蔽性的特点;第四,它创办的三年正处在我国洋务运动运动开展的初期阶段,该刊和洋务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中西闻见录》的研究价值和文献综述;二、《中西闻见录》概述;三、对《中西闻见录》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四、对《中西闻见录》的新闻报道中所体现的主要国家形象进行分析;五,分析《中西闻见录》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比较(1862-1875年):文士与武士的差异
作者:郭文菁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治中兴  明治维新  文士  武士 
描述:了日本的发展道路,成为其由弱变强的关键。因此,本着追根溯源的目的和以史为鉴的原则,对发生在约略同一时期的这两场决定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变革进行比较就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1862——1875年的同治中兴和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发现中国同治中兴的领导者主要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而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则主要是武士阶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同治中兴和明治维新改革中领导集团的比较,来揭示其截然不同结局的必然规律。希望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为当今中国跨世纪的变革以及世界的改革趋势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思想。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作者:张国柱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新式教育  近代化 
描述:术学校和培养自己军事人才的天津水师学堂等系列军事学校。这些学校在创建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与以往传统教育有本质区别,从而揭开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序幕。书院改革和海外留学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另一种新模式,为古老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另外,由于此时的条约体系初步形成,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他们创办了一系列教会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借鉴。随着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日益增多,在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局中都出现了专门或附设的译书机构,以及传教士办的译书机构。大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书籍的出版以及教科书的编印,为新式教育和西学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传媒。新式学堂、留学教育、新式书院、教会学校和翻译出版西书,几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初始阶段。
明治十四年政变与大隈重信的再评价
作者:袁野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十四年政变  大隈重信  伊藤博文  宪政思想 
描述:现代历史的来龙去脉。 但是,关于明治十四年政变,迄今为止,史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仍存在着诸多的疑点。例如,导致政变发生的原因方面就存在着诸多令人质疑之处。此外,对于政变的焦点,两位主要人物伊藤博文与大隈重信的宪政思想究竟哪一思想更符合日本历史的发展方向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与评价。本文试图从明治十四年政变发生原因以及伊藤与大隈宪政思想的比较方面来重新认识明治十四年政变及其影响。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着重指出论题的目的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状况。正文分三章:第一章,导致明治十四年政变发生原因的再认识;第二章,大隈重信与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的比较;第三章,伊藤博文政体思想对近现代日本的消极影响。结语部分通过对明治十四年政变发生原因的重新考察,以及对政变中两位主角大隈重信与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的比较,得出结论:明治十四年政变与大隈重信再评价的答案——大隈的宪政思想是符合日本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整个世界朝着民主与和平的方向发展永远是不可逆转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