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
报纸(4)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26)
甲午人物 (9)
历史研究 (7)
史料集锦 (1)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3(6)
2011(6)
2008(2)
2007(1)
2004(2)
1999(1)
1998(1)
1997(1)
198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3)
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兴科技的有机结合-——探访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兴科技的有机结合-——探访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
论李鸿章在中国早期铁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唐益年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政治人物  李鸿章  铁路建设  历史作用 
描述: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与清政府内部保守派官员先后进行了有关铁路问题的三次大论战,终于促使清朝统治者下定决心,宣布铁路为“自强要策”,应当“毅然兴办”,统筹全局“次第推行”。从此,中国的早期铁路建设终于得以启动。
明治维新:军事独裁性质的改革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治维新:军事独裁性质的改革
日本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动向
作者:郭文婷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中日关系  中法战争  日法联合  甲申政变  甲午战争 
描述:使清政府分散注意力,进而对中法战争以及中日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关于中法战争的先行研究大多是闱绕战争的参与国即中国、法国、越南而进行的,只有极少数学者提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发掘的史料,对中法战争时期日本的行动与意图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中法战争与日本的关系,及其对近代中日关系的影响。论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法战争之前的中日关系。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日两国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清朝在鸦片战争以后渐渐沦为半殖民地,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的改革-步步崛起,并开始向外扩张,期间一再染指清朝属地。第二章分析了中法战争中日本的行动与意图。第一节主要叙述了战争的背景与过程:第节通过分析“清日关系不稳说·日法联合说”,考察了日本对这场战争的反应;第三节论述了甲中事件的背景、过程以及《天津条约》的影响,分析甲申事变与中法战争之间的关系;第四节考察了战争期间日本关注台湾的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法战争后日本的动向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通过分析中法战争后日本的舆论反应以及19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东亚的国际形势,考察了日本对朝扩张的政治意图:论述了日本的军事扩张过程及其背后意图。最后总结了中法战争与日本的关系,并从广义上探讨了中法战争的影响。通过论述,可以明确以下三点。首先,日本利用清朝忙于中法战争、在朝势力有所削弱这一点,策划并煽动了甲申事变;事变后,日本认清了清政府担心受到日法夹击而必有所退让这一点,着手于甲申事变的处理。因此,可以说中法战争给日本发展在朝势力、排挤清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进而对以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次,甲申事变的发生也对中法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在取得镇南关大捷之后急于向法国“乘胜议和”,也是因为受到日本可能参战的潜在威胁。另外,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法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清朝外交上的失败,即失去了越南的宗主权,刺激了日本争夺朝鲜的欲望。然而清朝军事上的胜利却使日本认识到了加强军备的重要性,为了实现其独占朝鲜的野心,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军备扩张的步伐。19世纪中后期是中日关系开始转变的过渡期,本文即以这段时期的清日关系为背景,主要分析了中法战争中日本的行动与意图及其对清日关系的影响,并论述了战争以后日本为争夺朝鲜而做的舆论、军事等准备。十年后,日本终于发动了甲午战争。
陆毅剃发夏雨蓄须“甲午海战” 型男呼“过瘾”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陆毅剃发夏雨蓄须“甲午海战” 型男呼“过瘾”
从“识人”到“用人”的李鸿章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从“识人”到“用人”的李鸿章
花100万元,老水兵为邓世昌建馆
作者:彭歌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花100万元,老水兵为邓世昌建馆
甲午战争中西方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
作者:周溯源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国蓄谋已久.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抓住机会,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因接受了起义军的要求已经停止了内战,清军并未与起义军交战.
大清北洋海军组建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邓夏生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海军  李鸿章  林则徐  清政府  北洋舰队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  威海卫  《资政新篇》  刘公岛 
描述:.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洪仁玕设计提出了比日本明治维新更加光辉夺目的《资政新篇》,然而好景不长,伴随天国政权失败而夭折了.农民起义军鲜血染红了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新权贵的顶子,为他们造成一种局势,能够依靠镇压农民战争而崭露头角,并凭借手中掌握的有限权柄,在太平天国的废墟上,把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其端绪于实现,并扩展起来,形成一个“图富强”洋务运动,其首着乃为“自强”,以使大清王朝苟延残喘.建立三洋海军,就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鸿章在英国看球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在英国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