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
学位论文(5)
报纸(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1)
战争概览 (7)
甲午人物 (5)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3)
2012(3)
2006(1)
2005(2)
2004(2)
2003(1)
2000(1)
1998(1)
1996(2)
199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
李鸿章当铺悲剧莫重演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当铺悲剧莫重演
吕丽萍“甲午海战”演慈禧 冯小宁:要用最好演员演绎中国历史上最好男人邓世昌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吕丽萍“甲午海战”演慈禧 冯小宁:要用最好演员演绎中国历史上最好男人邓世昌
中法战争期间清廷内的主战与主和之争
作者:张亮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法战争  主战派  主和派  李鸿章 
描述:南问题。随着军事冲突的不断升级,左右为难的清朝最高统治者被迫做了两手准备:一面调兵遣将,抗击法国的侵略;一面展开和谈,力图早日结束这场战争。中法战争期间,主战派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向朝廷献计献策,不断提出各种御敌方略。第二,利用黑旗军抗法,借力打力,以“匪”制夷。第三,抨击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积极争取社会舆论支持。第四,迎战法国侵略者,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与此同时,主和派也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对内,他们抵制主战派的抗法行动;对外,他们代表清政府同法方展开和谈。可以说,“战”“和”两派在中法战争期间的各种行动是针锋相对的。平心而论,清廷内部的主战与主和之争,不是一场“爱国”与“卖国”之争,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救国方略之争。坚定的抗战政策本来可以阻止法军的侵略;如果坚持和平原则,至少也能保住福建水师和马尾船厂,但是“战”“和”两派的互相拆台却毁了这二者。本文试图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基础上,对“战”“和”分歧的产生、“战”“和”两派的对立、“战”“和”之争的结果等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论证。
甲午战争中西方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
作者:周溯源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国蓄谋已久.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抓住机会,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因接受了起义军的要求已经停止了内战,清军并未与起义军交战.
日本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动向
作者:郭文婷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中日关系  中法战争  日法联合  甲申政变  甲午战争 
描述:使清政府分散注意力,进而对中法战争以及中日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关于中法战争的先行研究大多是闱绕战争的参与国即中国、法国、越南而进行的,只有极少数学者提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发掘的史料,对中法战争时期日本的行动与意图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中法战争与日本的关系,及其对近代中日关系的影响。论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法战争之前的中日关系。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日两国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清朝在鸦片战争以后渐渐沦为半殖民地,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的改革-步步崛起,并开始向外扩张,期间一再染指清朝属地。第二章分析了中法战争中日本的行动与意图。第一节主要叙述了战争的背景与过程:第节通过分析“清日关系不稳说·日法联合说”,考察了日本对这场战争的反应;第三节论述了甲中事件的背景、过程以及《天津条约》的影响,分析甲申事变与中法战争之间的关系;第四节考察了战争期间日本关注台湾的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法战争后日本的动向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通过分析中法战争后日本的舆论反应以及19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东亚的国际形势,考察了日本对朝扩张的政治意图:论述了日本的军事扩张过程及其背后意图。最后总结了中法战争与日本的关系,并从广义上探讨了中法战争的影响。通过论述,可以明确以下三点。首先,日本利用清朝忙于中法战争、在朝势力有所削弱这一点,策划并煽动了甲申事变;事变后,日本认清了清政府担心受到日法夹击而必有所退让这一点,着手于甲申事变的处理。因此,可以说中法战争给日本发展在朝势力、排挤清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进而对以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次,甲申事变的发生也对中法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在取得镇南关大捷之后急于向法国“乘胜议和”,也是因为受到日本可能参战的潜在威胁。另外,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法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清朝外交上的失败,即失去了越南的宗主权,刺激了日本争夺朝鲜的欲望。然而清朝军事上的胜利却使日本认识到了加强军备的重要性,为了实现其独占朝鲜的野心,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军备扩张的步伐。19世纪中后期是中日关系开始转变的过渡期,本文即以这段时期的清日关系为背景,主要分析了中法战争中日本的行动与意图及其对清日关系的影响,并论述了战争以后日本为争夺朝鲜而做的舆论、军事等准备。十年后,日本终于发动了甲午战争。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作者:孙志芳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描述: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清日战争》还原百年前亚洲两强较量的战争图景 全新角度回眸“甲午海战”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清日战争》还原百年前亚洲两强较量的战争图景 全新角度回眸“甲午海战”
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
作者:钟鸿昌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政府  朝鲜  开港  李鸿章 
描述:强的势力引入朝鲜,以遏制日、俄的侵略,从而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下,李鸿章开启了与朝鲜太师李裕元的“热线联系”,劝导朝鲜与列强立约通商。然而,朝鲜方面拒绝了李鸿章的建议,仍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朝鲜国王高宗李熙在世界近代化潮流的的驱使下和《朝鲜策略》的影响下决议开港。然而,高宗此举遭朝鲜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开港阻力极大。在这种情况下,高宗只好向清政府求援,并多次派代表赴华与李鸿章商议开港事宜,李鸿章则在开港的具体问题上给予切实的指导。1882年,李鸿章以中国与列强签定的条约为借鉴同美使薛斐尔进行预备性谈判,并尽力为朝鲜争取权益,最终促使《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和朝鲜全面开港。虽然清政府的这种引导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朝鲜的外交主权,但同时也有利于朝鲜打破封闭落后的...
甲午战争前沙俄阴谋出兵三万袭取兰州
作者:轶名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甲午战争前沙俄阴谋出兵三万袭取兰州
关于洋务运动若干问题的讨论简介
作者:乔还田  年份:198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关于洋务运动若干问题的讨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