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8)
期刊文章(266)
会议论文(14)
图书(13)
学位论文(13)
视频(9)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451)
历史研究 (85)
甲午人物 (61)
史料集锦 (25)
重要战役 (11)
按年份分组
2013(54)
2012(51)
2009(46)
2008(50)
2006(12)
2004(12)
2000(5)
1999(5)
1982(6)
198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633)
旅顺普希金图书馆
作者:斐文翰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普希金  图书馆馆  旅顺口  日本帝国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  中日甲午战争  人员遣散  文化侵略  区图书馆  辽东半岛 
描述:旅顺普希金图书馆
台湾人民的怒火──《马关条约》签定之后
作者:郑炜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  甲午战争  日本侵略军  台湾岛  平等条约  中国与日本  光绪皇帝  辽东半岛  联名上书 
描述:台湾人民的怒火──《马关条约》签定之后
艺术就是感情──古元、吴作人印象记
作者:朱达艺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作人  汽车司机  旅顺口  辽东半岛  清政府  弹着点  海市蜃楼  十九世纪  中等身材  甲午战争 
描述:艺术就是感情──古元、吴作人印象记
旅顺口的弹痕
作者:梁恩宝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顺口  旅顺口地区  日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弹痕  坑道爆破  港口航道  地下爆破  辽东半岛  殖民地 
描述:旅顺口的弹痕
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之考察
作者:肖守库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前后  捐纳  舆论 
描述:作过一些探讨,但对捐纳舆论尚无专门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仅对甲午战争前后的捐纳舆论加以考察,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本文前言概括有关清代捐纳问题的研究状况,指出以甲午战争前后的捐纳舆论作为研究内容的理由和目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首先说明行捐之论、变捐之论和停捐之论已形成并存的格局,之后又论证停捐之论逐渐发展为舆论主流的态势。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停捐之论的具体主张和分析持论者的不同动机。论者或者只要求停捐州县;或仅吁请停捐道府州县,其余各项不妨暂留;或进而主张停大捐,留常捐;或特别强调大捐、常捐俱罢,应仿古代鬻民爵之法。而各自动机或期以余下实官捐项补苴财用,或意于疏通和澄清正途,或欲为行新政、改官制铺平道路。 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停...
徐邦道与甲午金州、旅顺之役
作者:王建华  年份:198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徐邦道与甲午金州、旅顺之役
中日马关条约谈判之研究
作者:林乾隆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谈判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  不对称谈判  中国  日本 
描述:過程等方面分析此兩國間之戰爭媾和談判。
在談判背景上,中國在軍事上節節敗退之下,希望列強出面調停,但日本為確保在談判中達到其最大目的,故遲至1895年3月,在中國願意派遣有割讓土地畫押之全權大臣後,才在美國居間協調下,接受中國的談判要求。在談判結構上,中國在談判前的靜態資源中,可藉以在馬關條約談判中增加談判權力的就是廣土眾民的商業利益與第三國干預,但仍須依靠有效的戰術運用,方能於談判中增加談判權力。
在談判過程中,中國放棄堅持之議題選項,故極力爭取第三國之幫助,而日本也努力於排除第三國干預介入談判中,雖然有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日本仍成功地將其與馬關條約談判切割處理,不使其產生議題聯繫,而列強在各自利益考量下,最終無法及時提供中國談判權力,迫使中國不得不接受日本之談判條件。
中國在馬關條約談判中最在意之割讓領土次議題,實乃十九世紀中外戰爭媾和之慣例,然中國政府決策人士昧於國際知識,一再於此次議題上討論爭辯,喪失較佳之談判時機。而中國於1900年之辛丑條約談判中仍重蹈覆轍,接受各國談判條件。日本則於1905年與俄國之樸茲茅斯條約談判中,面對不同於中國的戰敗國,俄國採用堅持選項之戰術,迫使日本於談判中只能達到分文未取之「絕對必要條件」。
本文運用哈比等學者之談判論點,綜合為本文之研究架構,可供研究國際上戰爭媾和之不對稱權力談判之分析架構。
甲午战争与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成败
作者:郭婷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早期现代化  启动  甲午战争  影响  分水岭 
描述:成了新的政治集团“洋务派”;设立了总理衙门这一新式机构;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国内外环境;从而为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准备了条件。在此背景下,洋务运动通过进行“自强”、“求富”活动,在军事、经济、教育、思想、政治方面成功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在幕府统治末期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幕府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经过兰学思想启蒙,产生了倒幕维新思想;形成了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并最终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新政府;19世纪60年代也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从而为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明治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破旧”、“立新”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方面初步实现了日本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强烈...
评《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
作者:姜铎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国际关系史  晚清政府  中日战争  外交政策  外交策略  日本军国主义  辽东半岛  国际学术讨论会  外交活动 
描述:。 (一)该书于1994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36万3千字,分成五章撰写。第一章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与挑起战端的外交策略,着重揭露这场战争是由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并一手挑起的过程。第二章清政府乞保和局与列强调停,着重叙述晚清
试论甲午战争前夕围绕朝鲜的中日外交交涉
作者:蔡明吉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朝  日本  朝鲜  甲午战前  外交交涉 
描述:种意义上讲,中朝间传统的宗藩关系对于当时实力尚不足以对抗清廷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它使得日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彻底的吞并朝鲜必须彻底的割断其与清朝的这种传统关系。为此,日本一方面在外交上巧妙的使用“合法”的“讹诈外交手段”与清朝进行交涉,力争将满清王朝在朝鲜的影响降至最小;另一方面积极地加紧备战,力图待时机成熟之后彻底的实现其吞并朝鲜之野心。然而此时腐朽没落的晚清政府一方面力图全力维持其与朝鲜200余年的宗藩关系,另一方面又奉行“避战自保”的外交政策,努力避免与日本的正面冲突。清政府在外交决策中的软弱之举大大助长了日帝的嚣张气焰。189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终于以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为契机,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在这场中日纷争之中,朝鲜堪称是最大的受害者,虽其不乏有一定的抗争,但限于国力而收效甚微,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