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58)
期刊文章(226)
图书(11)
学位论文(11)
视频(9)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442)
甲午人物 (35)
史料集锦 (23)
历史研究 (16)
重要战役 (7)
按年份分组
2014(103)
2013(50)
2012(46)
2009(44)
2008(45)
2006(11)
2004(11)
2000(5)
1999(5)
1992(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523)
东方有一片海(电视剧《北洋水师》主题歌)
作者:冯小宁  王小勇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东方有一片海(电视剧《北洋水师》主题歌)
明治维新与普及教育
作者:沈素英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普及教育  明治政府  日本近代史  早期现代化  近代化  义务教育  资本主义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近代教育  师范教育 
描述:明治维新与普及教育○沈素英日本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显要地位已经有一个世纪了。这个亚洲东部的小小岛国,两千年来曾一直步中国后尘,虔诚以中国为师。但自明治维新以来,中日两国的景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大逆转。中国被毫不客气地抛在了后头,日本则不断地创造着奇迹,跻身于...
明治维新在东北亚区域现代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淑杰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  第二次现代化  康有为  《日本国志》  维新变法  现代化进程  中华文明  黄遵宪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改革 
描述:明治维新在东北亚区域现代化中的作用
从对外贸易和投资看洋务运动
作者:史清 宋中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途径。这些意见似有商榷的必要。拙文拟透过对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历史事实的分析,来剖析它的作用,看看这种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试析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作者:李自茂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试析  洋务派  民用企业  资本主义性  中国民族 
描述:外国先进的技术和机器,采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方式,促使了本身生产关系的某些改变,客观上为中国发生
奕訢与洋务运动
作者:宝成关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奕訢  洋务思想  洋务派  领导者  统治集团  所起的作用  倡导者  亲王  清政府 
描述:恭亲王奕訢是清廷统治集团中最早形成洋务思想并提出洋务运动方针的人,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导者。认真分析奕诉在洋务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将有助于深入研究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一八六七年同文馆的争议——洋务运动专题研究之一
作者:刘广京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文馆  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十九世纪  文祥  科学技术  慈禧太后  六十年代  军机大臣  士大夫 
描述: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广京于1982年春由美中学术交流会派遣来华访问并从事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本文是他在我校所作的有关洋务运动的专题报告.
《甲午海战》与历史剧
作者:李健吾  年份:196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剧  甲午海战  邓世昌  戏剧艺术  戏剧文学  历史题材  性格  思想内容  历史上  舞台效果 
描述:能应有的概念,给感兴趣的同志们作参考。我们分两个步骤来谈,先谈历史剧的一般要求,再谈我们今天的历史剧的基本要求。什么是历史剧的一般要求呢?那么,什么又是戏剧的一般要求呢?后者可以回答前者,不过回答不了历史题材对戏剧艺术所起的便利和拘束。我们不妨先从传说剧和历史剧的区别谈起。传说剧利用历史上在人们心里留下比较印象深刻的人物,虚构一个故事:有的对情节起旋转乾坤的戏剧力量,例如许多戏曲里的包公;有的对说服性起奠基作用,例如《琵琶记》里的蔡邕;有的对统治者起并非出自本朝的错觉,在教育
邓世昌家世及后人
作者:李国辉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世昌  家世  后人  甲午黄海海战  广东番禺市 
描述:志提供和我本人多年搜集的一些材料,对邓世昌家世和后人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邓世昌原籍广东番禹。1849年7月19日
邓世昌的曾孙女邓立英新近披露——邓世昌及儿孙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李爱萍 陈志忠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世昌  曾孙女  福州船政学堂  光绪皇帝  民族英雄  政治辅导员  中国革命史  李鸿章  爱国主义思想  100周年纪念 
描述:从军后改为世昌。1867年,年方18岁的邓世昌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先后任“海东云”、“振威”、“扬威”、“镇南”等战舰管带(舰长),1887年(光绪十三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