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
报纸(18)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5)
战争概览 (6)
历史研究 (4)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3(7)
2007(1)
2003(1)
2000(1)
1995(1)
1987(1)
1984(2)
1981(2)
197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6)
甲午战争 日本如何全球公关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 日本如何全球公关
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报告:“大清全民腐败”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报告:“大清全民腐败”
『天下最易的事是做官』-从李鸿章的『半句话』说起
作者:暂无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天下最易的事是做官』-从李鸿章的『半句话』说起
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作者:吴剑杰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吴剑杰甲午战争前,中国经历过多次对外战争。战败的刺激,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睁眼看世界,提出和发展了学习西方长技以维护中国传统封建政制的思想主张,“中体西用”成为甲午以前的主要思想潮流。甲午一役的深创巨痛...
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之比较研究
作者:张红涛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改革开放  近代化  民族复兴 
描述:近代洋务运动,目的在于自强和求富,前后30年,事关近代中国命运,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始.改革开放30年,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李鸿章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研究
作者:田淑芳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社会整合  社会控制  社会建设 
描述:的儒学教育,因而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与“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是其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的文化基因。而在与西方接触交涉的过程中,李鸿章又意识到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学习西方当属救国之急务。于是,李鸿章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之间、在因循守旧与立志革新之间徘徊游走,从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等层面提出了整合方案,并付诸实践。在社会制度层面,李鸿章提出“中体西用,道器兼备”,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制度的主体地位,认为中学可以“治人心”,具有精神价值;而西学可以“应世事”,具有物质价值,论证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兼容并蓄的方式,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一思想有效地减少了改革的阻力、维护了民族尊严,能够防止社会迅速解体。在社会组织层面,李鸿章提出“团、练合一,守望相助”。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鸿章回到家乡安徽,基于乡邻、亲族、门生故旧等地缘、血缘和业缘关系,努力发展团练,一方面对广大民众进行教育,使其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不敢藏留匪患;另一方面,组织军事训练,共同抵御外敌,形成了一支整齐可用的团练势力,对于维护安徽乃至整个清王朝的社会秩序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价值观念层面,李鸿章提出“改革科举,兴学育才”。一方面维护科举制度在形成价值认同、促进社会流动等方面发挥的社会整合作用,另一方面,改革科举制所带来的人才禁锢等种种弊端,努力变革考试功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幼童出国,引导有志之士明习洋务,使科技强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在价值观念层面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整合与控制。与身处同一时代的康有为相比,李鸿章社会改革的步伐更加平稳缓慢,他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更加务求实效。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李鸿章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存在缺陷和不足,其根本目的亦是在于维护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但是,李鸿章的种种努力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道路,对当前的社会建设也存在一些有益的参考。
中国足坛再掀“洋务运动”?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足坛再掀“洋务运动”?
央视热播剧《台湾1895》硬伤多李鸿章“预言”火烧圆明园?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央视热播剧《台湾1895》硬伤多李鸿章“预言”火烧圆明园?
《琉球三策》作者考:再论黄遵宪的日本观及他与李鸿章、何如璋的关系
作者:李庆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遵宪  李鸿章  日本观  何如璋  琉球  梁启超  《朝鲜策略》  近代中日  强硬政策  清政府 
描述:《琉球三策》.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文献.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者多视其为黄遵宪所撰,并以此为基础,对黄遵宪的日本观及有关历史进行论说。笔者根据在国外所见的原始资料及当时黄遵宪与李鸿章、何如璋等当事人的关系,认为《琉球三策》的主要思想当归何如璋.并进而对黄遵宪日本观的形成发展,作了较为严密的考察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