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3)
报纸(42)
学位论文(22)
图书(8)
会议论文(2)
视频(2)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134)
历史研究 (19)
战争概览 (13)
史料集锦 (3)
按年份分组
2013(15)
2012(32)
2011(22)
2008(12)
2007(6)
2006(6)
2002(7)
1996(3)
1995(3)
197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9)
展现历史不仅是揭秘和猎奇 李鸿章故居展览馆副馆长吴胜讲述策展安徽名人的故事
作者:余琛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展现历史不仅是揭秘和猎奇 李鸿章故居展览馆副馆长吴胜讲述策展安徽名人的故事
从“洋务运动”看甘肃当前发展工业的契机及对策
作者:雷建平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训练
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作者:余图军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  研究  综述 
描述: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过程中的产物,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
日本年号史小考
作者:刘敬者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年号  日本  大化改新  明治天皇  法律化  《史记》  国际化  事务处理  《易经》  文化特点 
描述:众所周知,公元前140年中国的汉武帝刘彻用"建元"做为自己的年号,开创了以年号纪年的先河,日本则在公元645年开始使用年号纪年.日本虽不是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但却是如今唯一一个仍在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本文拟对日本使用年号纪年的历史作一简单介绍.……
旅顺南子弹库:见证屈辱历史
作者:刘少才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顺  子弹  历史  屈辱  北洋水师  防卫能力  李鸿章  清政府 
描述:南子弹库的兴建1880年,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力主下,清政府在旅顺兴办北洋水师,并开始着手在旅顺修建军港。为增强防卫能力,先后在陆地海岸构筑了多处炮台,配备了近百门火炮,
求是再评方伯谦
作者:厚艳芬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伯谦  北洋舰队  丁汝昌  李鸿章  甲午海战  光绪帝  黄海海战  临阵退缩  大鹿岛  清政府 
描述:甲午海战中的方伯谦是一个颇多争议的人物,曾被人说成是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之徒。近年来对他又有了新说法。
中日黄海海战 《甲午悲歌--中日战争》
作者:双传学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日黄海海战 《甲午悲歌--中日战争》
1861--1905年沙俄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作者:贾晋坤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沙俄  朝鲜半岛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描述:改革,从而走上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对原料产地以及销售市场的渴求使其转变其传统的外交场所,开始了向中亚以及远东地区的扩张。而此时的朝鲜半岛也面临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国的危难形势,相对于日、英、美等国
李鸿章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作者:王芳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描述:艰难的历史使命。 晚清之际,中国传统教育开始变得空疏无用,无论是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学校教育丧失了独立性,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的考课,都以科举入仕为宗旨。由封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一心钻研八股文,对八股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启动,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与西方列强日益接触频繁。他们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军事、教育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们亲眼目睹了西方教育下的人才辈出,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变革意识。他们冲破重重阻力,对传统封建教育加以变革,拉开了洋务教育的帷幕。 作为洋务派的首领及中坚力量,李鸿章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些先进的教育主张,并身体力行地去办教育。例如,他主张改革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试图建立新的教育体制;积极倡导...
张佩纶前半生事迹考论
作者:潘静如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張佩綸  張印塘  李鴻章  清流  馬江戰役 
描述:增多,主要集中在他的“清流”身份,仍有很大的開拓和挖掘空間。因此,本文試圖另闢蹊徑,採取詩史互證的方式,在剔除不實記載的同時,辨正、还原出若干重要問題的本来面目。在體例上,既不同於譜錄的因年編次,也不同於一般論文的分類論述,而是年經事緯的交錯開來。這樣一來,局部章節可能顯得突兀或支離,但在整體上脈絡會分明一點。本文主要考述了張佩綸的家世,早年的生活,與李鴻章等人的交遊或關係,以及馬尾戰敗後流戍張家口的一些活動。因篇幅所限,都下十年的“清流”活動時期,雖然非常重要,也只能一筆帶過。題目作“前半生”,實際是籠統言之。論文末附《張佩綸著述考》一篇,希望有助於讀者了解他的學問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