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6)
期刊文章(57)
图书(5)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229)
战争概览 (7)
历史研究 (7)
按年份分组
2014(40)
2011(110)
2009(9)
2007(5)
2002(2)
1998(4)
1982(3)
1937(1)
1935(1)
193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3)
论清军后勤供给与甲午战争
作者:刘志坚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清军后勤供给与甲午战争
晚清外交体制研究(1861-1901年)—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
作者:吉正芬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外交体制  总理衙门  北洋大臣  李鸿章 
描述:清外交体制经历了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一演变同时也反映了晚清外交观念从夷务—洋务—外务的一个转变过程。 本文主要探讨的重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考察总理衙门设置的缘起,简述清代早期的对外关系,及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设立总理衙门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总理衙门外交权责的分配及其运作方式。其二,论述北洋通商大臣权责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外交职掌范围及其与总理衙门的关系。其三,论述晚清外交权利结构的二元性特征—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在外交上的合作与竞争。因奕訢文祥与李鸿章的合作关系,使得二者的合作达到高峰,其后,文祥去世,奕訢遭受打击,被逐出总理衙门,总署权力下降,沦为—备咨询的顾问机构,北洋大臣李鸿章独掌对外交涉。在李鸿章下台后,清廷外交又短暂地回复到督抚外交的局面,直至外务部的成立,才结束了晚清外交权力机构混乱、政出多门的局面。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晚清外交体制的演变长达40年,其间形成的外交权力重心双元化对晚清对外交涉的影响,致使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处理外交事务都没有独立的主导权,相互受到牵制。晚清外交失利,固然与清朝的国势有关,但这种外交机构权责分配的混乱,外交体制的落后,导致的对外交涉时政策的反复与被动,则不是一句“弱国外交”可以修饰的。
一八七五~一八八一年海关购舰之研究
作者:洪子杰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德  海关  李鸿章  金登干  铁甲舰 
描述:社事件的刺激而有了第一筆訂單,原議採購鐵甲艦,卻因經費支絀
及清政府缺乏決心而改為訂購三、四百噸級的蚊船四艘。一八七八年日本新購三艘鐵甲艦自英國風光駛回,中國受此刺激而有第二筆訂單,仍然是四艘蚊船。第三筆訂單是英國最新發明的巡洋艦兩艘,是李鴻章為購買鐵甲艦做準備而產生。
第四筆訂單最特別,不全然是因為外患,而是因為內憂而產生。本文將在第五章中敘述這場一八七九年到一八八○年間的「己卯爭款案」,負責籌集海防經費的李鴻章,如何成功的反制地方督撫爭奪海防款項,而產生了第四筆的蚊船訂單。最後,以一八八二年中國出兵干預朝鮮壬午軍亂來肯定這四筆軍購案。中國之所以勇於出兵,就是擁有了這十三艘軍艦。
除了經費支絀,中國遲遲未買鐵甲艦的另一原因為赫德的反對。當時列強鐵甲艦正處於實驗期,許多造價高昂的鐵甲艦一完工就註定是失敗的產品。赫德的反對適使中國避免了浪費的投資。
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及运用
作者:宫兰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经世致用  国际法  国家主权 
描述:他国家的关系,而西方已经开始把国际法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其次,挖掘李鸿章国际法思想产生的根源:儒家传统经世致用思想,促使李鸿章形成了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寻求自强之道的现实主义外交,这成为他积极学习和运用国际法原动力。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可以概括为:主权原则、遵守条约原则、均势原则。再次,阐述李鸿章运用其国际法的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如:裁撤常胜军,处理滇案,保护华工人权,中法关系,中日关系等。结论是李鸿章国际法思想的是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对中国近代国家关系转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