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7)
学位论文(108)
报纸(15)
图书(11)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27)
甲午人物 (89)
历史研究 (50)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3(22)
2012(22)
2011(20)
2008(11)
2007(14)
2002(8)
1996(4)
1988(4)
193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7)
面对甲午古战场的强军之思
作者:米晋国 王庆厚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面对甲午古战场的强军之思
冯小宁新片《甲午大海战》即将上映陆毅演邓世昌“太奶油”?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冯小宁新片《甲午大海战》即将上映陆毅演邓世昌“太奶油”?
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作者:王艳华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多元一体  中体西用  洋务派  洋务运动  文化发展 
描述: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重新审视“中体西用”,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多元一体”文化模式,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有裨益。 除了序言和结论部分外,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模式为“多元一体”。在此基础上,中华文化得以不断发展,一次又一次形成鼎盛局面。 第二部分为“中体西用”是“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的运用。主要从“中体西用”模式的产生、内涵,以及“中体西用”模式指导下的洋务运动的开展来看,“中体西用”是“多元一体”文化模式的运用。 第三部分为“中体西用”在贯彻“多元一体”文化模式中的误区和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体”的文化凝聚核心作用衰退,成为“西用”进入中华文化的障碍。二是“中体”在吸取“西用”之后,并没有促进自身的进化,而以“中体”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也没有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文化体。
北洋海军:官僚倾轧中艰难成军(下)
作者:金一南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北洋海军:官僚倾轧中艰难成军(下)
大陆中国的世纪海权之梦 再讑甲午战争
作者:杨温利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大陆中国的世纪海权之梦 再讑甲午战争
爱知大学中国学程沿革:对日本文明教育的反思
作者:森山裕子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研究  支那  冷战  明治维新  东方主义  国语改革  教育改革  福泽谕吉  爱知大学 
描述:使節團報告書的改革方案,重定日本戰後教育改革的理念及方向。而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日本愛知大學的中國學程,在戰前日本盛行「排中」思想的氛圍裡,如何在中國設立學校並展開自主的中國研究;又何以能在戰後面
名人纪念馆研究:以合肥李鸿章纪念馆为例
作者:吴超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名人纪念馆  李鸿章纪念馆  文化城市建设 
描述:念馆的建设对于文化城市建设影响力的角度进行探讨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名人纪念馆的成功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本文以合肥李鸿章纪念馆的成功开发开放为例,探讨了名人纪念馆对于文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本文对于名人与名人纪念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文中所指的名人是能够为其建设纪念馆进行纪念的名人,因此,这一类名人是指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某一领域有特殊之处的,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历史名人。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国,名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名人纪念馆的数量也相当可观,这些名人纪念馆的建设,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扩大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李鸿章故居坐落在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历经上个世纪的旧城改造中拆与留的纷争,终于艰难的保留了下来,并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部门的努力下,经过修复,成功的向社会开放,开放十余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鸿章纪念馆是合肥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开放对于合肥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合肥文化城市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李鸿章纪念馆承载着合肥市发展的历史,是合肥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李鸿章陈列馆展出了李鸿章一生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贡献,他的影响力促进了合肥整个城市的精神品质的提升;李鸿章纪念馆已成为合肥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是合肥的一张富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名片。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历史底蕴的载体,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城市生命历程的见证,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来源的显示凭证,决定了文化城市的地位,保护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了城市文化的延续。如今,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热门话题,是城市建设中的重点议题,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其他名人纪念馆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为名人纪念馆的建设和文化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北洋舰队战降覆灭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北洋舰队战降覆灭
咏李鸿章
作者:何占东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咏李鸿章
论洋务运动时期淮军的改进和建设
作者:关伟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淮军  改进和建设  功效及其弊端 
描述:军的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李鸿章对于淮军的武器装备、营制饷章、训练方式和后勤供应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武器装备方面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淮军在成立之初装备了较多数量的洋枪和洋炮,武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购买和仿制。淮军主要通过常胜军将领、淮军幕府、驻外使节、各国洋行等手段购买了大量的洋枪炮,同时李鸿章亦建立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等军工厂以仿制外国先进的洋枪和洋炮装备淮军。淮军的营制饷章方面的最大改进之处是在国内首先设立了洋枪队和洋炮队,从而使其火力强度远远超越湘军和国内其他清军,仅用较短的时间便取得了湘军数年才取得的战绩。淮军在训练方面所作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淮军聘用洋教练采用西方的洋操训练淮军,以淮军士兵能够掌握洋枪洋炮及相关的战术为主要内容。淮军在后勤供应方式方面的建设,除了继承湘军的长夫制以外,还初步建立了与近代战争特征相适应的战时后方医院,另外,李鸿章还非常重视轮船、火车和电报等近代通讯手段在近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淮军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发展趋势代表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清廷的练军和日后的新军都是以淮军的建设作为重要参考。淮军装备洋枪和洋炮及聘用洋弁训练淮军极大的提升了其战斗力,使其成为镇压国内叛乱的主力军之一,进而成长为晚清政府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从而避免了淮军像以往的勇营被裁撤的命运,为淮系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亦增强了晚清维护国内稳定及抵御外辱的能力。随着晚清各地叛乱被陆续镇压下去,淮军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由此,淮军在全国范围内的驻防区逐步扩大,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淮军的性质也由私属性较强的军队向国防军逐渐发生转化。最后,淮军在各方面的改造和建设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历程,为晚清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当然,淮军的改革亦不免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淮军的局部的军事变革仅局限于器物层面,对于军事制度的转变较少触及,李鸿章及其淮军将领坚持勇营制度对于西方强国普遍采用的征兵制持抵制态度;淮军各营头畛域分明、号令不齐,缺乏战争的统一的指导机构,难以完成近代战争所要求的海陆军各兵种协同作战的任务;最后,淮军纪律严重败坏、缺乏崇高的理想,是一支没有主义的军队。这些是淮军军事改进的缺陷的重要体现,也为淮军在甲午战争中的失利和淮军的衰败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