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1)
学位论文(112)
报纸(62)
图书(15)
会议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248)
战争概览 (149)
甲午人物 (120)
重要战役 (27)
按年份分组
2014(57)
2013(33)
2012(41)
2007(25)
1996(13)
1995(22)
1994(35)
1991(10)
1987(5)
193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44)
论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主和”的原因
作者:赵丕强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李鸿章  “主和”原因 
描述:本文认为,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主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秉承清廷圣谕的结果;二是为了“避战保船”.保存实力;三是恃强”轻敌之故;四是一味依赖西方一“调停”及迷信“万国公法”所致。
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的重要成果——戚其章《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评介
作者:陆炎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近代社会  北洋舰队  黄海海战  北洋海军  消极防御  评介  丰岛海战  不同观点  近十年 
描述:题。该书通过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及成欢之战、金州保卫战的论述,辨析了史学界存在的一些不同观点。关于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究竟以
甲午战争前后黄遵宪的日本观
作者:陈铮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杂事诗》  甲午战争前  日本观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国志》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  《马关条约》  田舍 
描述:,对外实行开放,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得到相当的发展。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引起了一批放眼世界、立志改革的中国人的注视。黄遵宪就是从十九世纪七
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与甲午海战
作者:方英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海军  李鸿章  丁汝昌  北洋舰队  甲午中日战争  将领  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海战  指挥系统  清政府 
描述: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与甲午海战方英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究其原因除力量对比悬殊,武器装备落后等等因素外.北洋海军将领素质也是导致其覆灭的原因之一。本文拟从这一角度作一探讨。一19世纪60年代中期,清政府开始筹建沿海水师。日本出兵侵略台湾事件,引起...
李鸿章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作者:李长莉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鸿章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改良运动
作者:李伟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国近代史  清政府  洋务运动  李鸿章  “公车上书”  北洋舰队  梁启超  《马关条约》  康有为 
描述: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改良运动李伟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在这次战争中,清王朝被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打败,并订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惨重的灾难,同时宣告了清王朝“自强”运动─—洋务新政的破产。也正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
信息闭塞与清朝甲午惨败
作者:赵丕强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  北洋海军  《孙子兵法》  中日甲午战争  现代战争  清朝使臣  袁世凯  信息理论  中国史学会 
描述:无法战胜对方,取得胜利《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说明了信息的重要作用。 然而,纵观中日甲午战争的全过程,清朝不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战争信息的事例俯拾皆是。主要表现在,清朝既不掌握日军实力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性质的学术论争
作者:漠帆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帝国主义国家  日本军国主义  学术论争  帝国主义战争  资本主义国家  侵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日俄战争  帝国主义阶段 
描述:也持类似见解,认为甲午战争是明治政府蓄谋已久的大陆政
刘光第与中日甲午战争
作者:曾鸿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光第  中日甲午战争  清政府  李鸿章  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  腐败  日本军队  颐和园  日本政府 
描述: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对中国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面对着日本军队的疯狂侵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是积极抵抗,而是采取“避战求和”的投降政策,致使清军一败涂地,不可收拾,而民族
英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立场
作者:洪邮生  年份:198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国舆论  中日甲午战争  英国政府  日本政府  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  远东局势  远东国际关系  朝鲜问题  清政府 
描述: 在近代国际关系中,英国对远东事务从不放弃插手的机会,但对甲午战争相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却出人意料地表现出所谓“中立”,英国政府究竟对此持何立场,本文试作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