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
期刊文章(18)
视频(11)
图书(3)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18)
战争概览 (16)
史料集锦 (12)
历史研究 (7)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13)
2013(6)
2012(2)
2011(4)
2010(10)
2009(2)
2008(2)
1994(2)
1987(4)
195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54)
《柘皋李鸿章当铺倒了》后续——柘皋李鸿章当铺将获“重生”“北闸老街”也将修旧如旧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柘皋李鸿章当铺倒了》后续——柘皋李鸿章当铺将获“重生”“北闸老街”也将修旧如旧
从《论世变之亟》看严复的尊法反儒思想
作者:连文  年份:197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人民  严复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论世  资产阶级  清政府  辽东半岛  外国侵略者  半殖民地半封建 
描述: 一八九四年,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一八九五年迫使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签定了割让台湾、辽东半岛,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万万两等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空前严重的浩劫,从此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帝国
资本市场亟须“洋务运动”:浅析发展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作者:伍超明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发展  中国  金融期货市场 
描述:资本市场亟须“洋务运动”:浅析发展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日本的首相只是“班长”
作者:马挺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首相  吉田茂  伊藤博文  政治家  日本人  班长  内阁制度  日本政治  内阁总理大臣  议会政治 
描述:本的政治风土的。不谈战前,只看战后,日本很快复苏,经济高速发展,以至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的事实,就是反证。而首相勤换,是因其在日本政治中,往往只是起到一个“班长”的作用。 日本的政治构成暧昧,没有一个明确的命令系统。这既是日本人暖昧民族性的反映,又与内阁、议会政治的形成历史紧密相关。 1885(明治十八)年,实行伊藤博文模仿德国设计的内阁制时,原打算是要给内阁的“首班”——首相或宰相——以相当大的权力的——不但可以上情下达,而且要“统督”各部大臣。但是到了1889(明治二十二)年,明治宪法颁布时,却改为“各国务大臣直接负‘辅弼’天皇之责”。于同年底公布的“内阁官制”规定:“内阁总理大臣作为各大臣之首班,奏宣机务、承受圣旨并保持行政各部之统一”…… 这意味着群臣由天皇任命,各自对天皇负责,而首相没有了对其他大臣的“统督”权,只不过是内阁同事中的首席,作为“班长”负责“领导班子”的“团结一致”。
新编《李鸿章全集》隆重出版
作者:赵昂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徽教育出版社  《李鸿章全集》  古籍整理出版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版本目录学家  专家学者  上海图书馆  中国史学会 
描述:本刊讯安徽出版集团旗下的安徽教育出版社投入数百万元之巨,由上海图书馆原馆长、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中国史学会原会长、著名清史专家戴逸主编,联合
『天下最易的事是做官』-从李鸿章的『半句话』说起
作者:暂无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天下最易的事是做官』-从李鸿章的『半句话』说起
张荫桓与美国排华运动
作者:薛改霞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荫桓  张之洞  李鸿章  排华惨案  排华律  自禁条约 
描述:予华人赴美的自由,自此大量华人涌入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华人在美人数达到10万多人。虽然自华工踏上美国领土之日起,迫害华工事件便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政府仍然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 但自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建成以及70年代席卷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一直存在的美国种族主义歧视,排华浪潮随之也在不断高涨。美国的排华逐渐从地方蔓延到全国,成为中美交涉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时,晚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已由漠不关心转向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加以保护。自1876年起,清政府就曾不断对美国迫害华工提出抗议,并专门派出代表团深入华工重地,调查华工在美国的情况,并于1878年正式成立驻美大使馆和旧金山总领事馆来保护在美华工的权益。这一时期的排华事件还只是地方性的,但最后美国两大政党为了拉拢选票,开始逐步修改、制定法令来阻止华工来美。1880年《中美续修条约》的签订,给美国政府排华提供了法律依据。最终,在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从此结束了华工自由赴美的时代。此后,美国资产阶级不断策动排华暴行,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侨的处境每况愈下。 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就排华惨案和排华律进行交涉。张荫桓凭着个人的外交才能与美国政府竭力交涉,最终使美国同意赔偿华工惨案。而在与美国谈判“排华律”问题上,张荫桓制订了“自禁条约”,试图以禁止华工赴美的让步,换取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人的安全以及其余华人赴美的权利。但最终因为在美华人、张之洞及李鸿章等官员的反对,特别是因为美国企图彻底根除在美的华人,因而使“自禁条约”的交涉最终破裂。美国政府单方面地通过了“斯科特法案”,并规定:凡华工无论曾在美,或现时,或将来,一离美境,均不准复来居住,一切已离美华工一律禁止来美国。虽然以张荫桓为代表的驻美使节及清政府设法努力挽回华侨权利,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又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带来外交上的软弱无能,最终在中美“排华律”的交涉中,成为失败的一方。
陈宝箴批评李鸿章的启示
作者:刘文瑞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陈宝箴  批评  “去政治化”  道德化 
描述:决策中的不同意见,必须立足于建设性,必须“去政治化”和“去道德化”,这样才不至于把不同意见变成打人的棍子。
年轻皇帝与甲午溃败
作者:张哲琳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光绪皇帝  影响深远  戊戌变法  李鸿章  战争惨败  甲午战争  瞎指挥  梁启超  康有为  日本人 
描述:热血有余、睿智不足的青年皇帝一通瞎指挥,输掉了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战争。提起光绪皇帝,人们往往充满了同情和惋惜。甲午战争惨败之后,他曾经满怀抱负地想要依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搞一次富国强兵的戊戌变法,结果除了在菜市口多了六个冤魂之外,他自己也被监禁了起来,一直到死也没能重获自由。
李鸿章的幽默和机智
作者:王诵诗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的幽默和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