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7)
学位论文(108)
报纸(15)
图书(11)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27)
甲午人物 (89)
历史研究 (50)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3(22)
2012(22)
2011(20)
2008(11)
2007(14)
2002(8)
1996(4)
1988(4)
193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7)
李鸿章出访的尴尬事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出访的尴尬事
想致富,交李鸿章李嘉诚陈冠希合体的朋友东莞时报理财评论员高宏利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时报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想致富,交李鸿章李嘉诚陈冠希合体的朋友东莞时报理财评论员高宏利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时报
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之考察
作者:肖守库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前后  捐纳  舆论 
描述:作过一些探讨,但对捐纳舆论尚无专门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仅对甲午战争前后的捐纳舆论加以考察,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本文前言概括有关清代捐纳问题的研究状况,指出以甲午战争前后的捐纳舆论作为研究内容
甲午战争中日伤亡比较分析
作者:王者祥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伤亡  比较  分析 
描述:,争取加深人们的认识:正是清军的战争系统(包括战略战术、军人素质、武器装备、海陆协同等)故障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由此影响了后续战役的推进,从而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而日军除有限的正常战斗伤亡外,非战斗伤亡巨大,反映了作为侵略者的急功近利和不可一世。清军作战的无能和不可救药与日军作战的投机与狂妄嚣张形成了鲜明对照,由此昭示了战争的最后结局和清王朝的终极命运。
李鸿章怎样“给上级打报告”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怎样“给上级打报告”
《来自世界四方的日记》解读(五)李鸿章在欧洲很受人尊重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来自世界四方的日记》解读(五)李鸿章在欧洲很受人尊重
去邓世昌纪念馆,“听”邓世昌儿时学英语
作者:何裕华 胡文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去邓世昌纪念馆,“听”邓世昌儿时学英语
福泽谕吉研究——以政治思想为中心
作者:贺雷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泽谕吉  明治维新  脱亚论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描述:步辨明日本明治时期新文学发生的语境,同时也为我们把握明治时代的主流话语奠定基础。本文试图较为全面地对福泽的理论进行概述,首先我想从发生学的角度对福泽思想的渊源进行考察,虽然作为一个致力于在日本传播西方思想的思想家,福泽对日本传统思想的评价并不高,但仍旧可以在福泽的思想中发现很多日本传统思想脉络的延续。然后我想简要地介绍一下福泽的生平,在这部分我主要选取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部分进行概述。在对福泽的思想进行考察时,我尝试从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角度来把握福泽的思想。虽然福泽的文明论明显受到来自西方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但与西方强调免于受到公权力压制的自由主义思想相比,福泽更强调“官民调和”以一致对外,为此他对西方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进行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解,而这种特色就在于他始终将日本的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个人自由对于福泽来说并非是抵御公权力的武器,而是配合政府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这种带有显著民族主义色彩的理解构成了他的文明论的核心。福泽思想的民族主义色彩还显现在他的亚洲观中。众所周知,福泽提出了著名的脱亚论,并且在其晚期成为一个狂热地主张向亚洲扩张的军国主义者,但他对待西方与东亚的态度却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他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观也可以进一步分为对日本深受其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现实中对如何处理中国事务的建议。而在这一部分,我对福泽的亚洲观的上述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文章的最后,我还将简要介绍我对部分文章中涉及的问题的思考。在理论及方法论方面,我导师提出的文化发生学的原理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将尝试从该理论出发来探讨福泽思想生成的脉络。此外西方政治理论中有关自由主义及民族主义的部分也为我对福泽的分析提供了基础。同时我导师所倡导的原典实证的方法也是我认为在进行学术研究中所必须采用的工具,在本文中我主要引用福泽的著作来展开对福泽思想的讨论。
上海官员拿假财务报表给李鸿章看
作者:白雁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上海官员拿假财务报表给李鸿章看
“征韩论”与中日甲午战争
作者:杨秀祖 侯雪峰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征韩论  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与日本  日本军国主义  明治政府  日本政府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大久保利通  资本主义经济  壬午兵变 
描述:本文揭示了十九世纪末叶日本征讨韩国论调的出笼过程、产生背景及产生原因。并认为“征韩论”的出笼是日本走向对外扩张的开始,在实施过程中日本同中国之间发生的冲突,使“征韩论”的内容由开始的单一对朝鲜用兵发展成为对朝鲜、中国同时进行侵略,“征韩论”的炮制及实施,当被视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一个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