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81)
期刊文章(324)
学位论文(17)
图书(14)
会议论文(12)
视频(9)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508)
甲午人物 (145)
历史研究 (64)
史料集锦 (29)
重要战役 (11)
按年份分组
2013(61)
2012(57)
2007(28)
2006(17)
2005(14)
2002(10)
1999(7)
1994(18)
1993(5)
1982(6)
按来源分组
其它(757)
震惊世界的枪声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震惊世界的枪声
西餐厅玩沾光噱头用李鸿章做套餐名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西餐厅玩沾光噱头用李鸿章做套餐名
新“洋务运动”:打造世界级企业的新思维
作者:项兵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新“洋务运动”:打造世界级企业的新思维
李鸿章形象研究
作者:高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李鸿章形象  历史人物评价 
描述:但与朝廷和清流派不同,他们着重肯定李鸿章所办洋务的功绩。维新派虽然对李鸿章颇有微词,但基本肯定了李鸿章是个正面人物。革命派全面否定李鸿章,认为他是“汉奸”。民国遗民型学者延续了鉴戒史学对李鸿章的评价,认为他是个“忠臣”。近代化论者坚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事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而与此观点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却抨击李鸿章是“万恶的民贼”、“反革命的魁首”、“满洲人的奴才”、“永远的投降派”。194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学者支配史坛,李鸿章成为“卖国贼”,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李鸿章形象被重塑,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第一人”。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李鸿章形象的变化很大。笔者认为影响李鸿章形象的因素有三个,政治因素、价值观变化和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变化,并逐一进行了较深刻地分析。结语探讨了李鸿章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重新的认识,并对人物评价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预言:主宰中国命运的必为湖南人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预言:主宰中国命运的必为湖南人
浅谈甲午战争后的洋务运动
作者:蒋晓君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影响 
描述:变法思潮产生某种程度的合流。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中的功利主义
作者:王应密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教育改革 
描述:极度的功利主义思想,并对两国教育改革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对洋务运动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