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
战争概览
战争历程
重要战役
甲午人物
历史研究
史料集锦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3)
报纸
(11)
学位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23)
历史研究
(10)
战争概览
(10)
重要战役
(3)
按年份分组
2013
(9)
2012
(6)
2011
(4)
2008
(2)
2007
(1)
2006
(2)
2003
(1)
1995
(1)
1994
(2)
1991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46)
相关搜索词
长崎
长崎事件
行为
韩国独立运动
金玉均
清政府
范围
辛亥革命
警察组织
要求
辽东半岛
蓬莱
西伯利亚
蒲安臣
都督府
李鸿章
间谍案
甲午战争
还没有
阿思本舰队
陈福勋
胶州湾事件
相关关键词(TOPN)
长崎
长崎事件
行为
韩国独立运动
金玉均
清政府
范围
辛亥革命
警察组织
首页
>
搜索
>
长崎事件
(10)
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作者:
王艳华
年份:
2006
期刊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多元一体
中体西用
洋务派
洋务运动
文化发展
描述:
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重新审视“中体西用”,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多元一体”文化模式,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有裨益。 除了序言和结论部分外,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模式为“多元一体”。在此基础上,中华文化得以不断发展,一次又一次形成鼎盛局面。 第二部分为“中体西用”是“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的运用。主要从“中体西用”模式的产生、内涵,以及“中体西用”模式指导下的洋务运动的开展来看,“中体西用”是“多元一体”文化模式的运用。 第三部分为“中体西用”在贯彻“多元一体”文化模式中的误区和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体”的文化凝聚核心作用衰退,成为“西用”进入中华文化的障碍。二是“中体”在吸取“西用”之后,并没有促进自身的进化,而以“中体”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也没有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文化体。
李鸿章全传 上
作者:
刘华明
郑长兴主编
年份:
2001
期刊类型 :
图书
描述:
李鸿章全传 上
《甲午战争新讲》
作者:
暂无
年份:
2009
期刊类型 :
报纸
描述:
《甲午战争新讲》
寸寸山河寸寸金-概述甲午战争中的海城战场(上)
作者:
祁子青
年份:
1983
期刊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寸寸山河寸寸金-概述甲午战争中的海城战场(上)
中日甲午战争118周年祭1894年清朝陆军血战平壤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2
期刊类型 :
报纸
描述:
中日甲午战争118周年祭1894年清朝陆军血战平壤
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国外债
作者:
金普森
年份:
2000
期刊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外债
赔款
影响
描述: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学术界已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过探讨,但从外债交的角度来考察官的论著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利用新资料,对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为抗击日本侵略和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而举借的外债进行考察,并进而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甲午战争期间的列国调停
作者:
刘薇
张振民
年份:
1996
期刊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政府
清政府
战争期间
俄国
朝鲜政府
英国政府
总理衙门
李鸿章
中国政府
英国公使
描述:
甲午战争期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参与了“调停”活动。它们应清廷或朝鲜之请.斡旋于中日之间或奔走于它们相互之中。它们于战前“调停”“撤兵”;战中“调停”讲和;战后“调停“还辽”。表面上是为了维护朝鲜的“独立”和中国不受侵犯,实际上则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是对中朝两国的外交干涉和利益的出卖。
台湾人眼里的甲午战争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4
期刊类型 :
报纸
描述:
台湾人眼里的甲午战争
“不如比作甲午战争前10年”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4
期刊类型 :
报纸
描述:
“不如比作甲午战争前10年”
李鸿章乘机图谋权势韬略
作者:
史哲编著
年份:
2003
期刊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李鸿章(1823-1901)-人物研究
描述:
李鸿章乘机图谋权势韬略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