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3)
报纸(153)
学位论文(24)
图书(15)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316)
历史研究 (98)
甲午人物 (81)
重要战役 (9)
史料集锦 (4)
按年份分组
2013(42)
2012(30)
2011(33)
2009(36)
2008(32)
2007(9)
2005(10)
2004(9)
2002(11)
2000(6)
按来源分组
其它(508)
洋务运动与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初探
作者:杨明 雷国春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洋务运动  封建性  局限性  被动性  孙中山  主动性  原则性  灵活性 
描述: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全方位主动开放的门户开放政策,在开放内容上保持灵活性。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孙中山世界视野开放理念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证明了孙中山无愧为现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先驱。当前,举国上下正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对外开放的成绩教训,学习孙中山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主动开放理念和在对外开放中所体现的主动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精神,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具有积极的作用。
甲午战争百年志
作者:李家振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  基本国策  近代天皇制  山县有朋  资本主义发展  军事扩张  平等条约  侵略战争  中日两国 
描述:甲午战争百年志济南市社会科学院李家振距今整整100年前,爆发了改变远东国际关系格局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及其走向的必然逻辑,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沉思。德国诗人歌德说得好:“哲学是成熟的理性。”100年后的今天,对甲午战争及其走向的必然逻辑,冷静的进行一番...
关于方伯谦正法案的几个法律问题:《甲午战争启示录》读后
作者:孙大林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示录  方伯谦  法学术语 
描述:孙克复、焦润明二位先生的大著《甲午战争启示录》,是一本立意很好的书。但,二位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的方伯谦正法案是一桩冤案。本文进一步挖掘史料,也同样运用法学常识做参考,对方伯谦案重新检视,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即方伯谦罪有应得,无冤可言。
中国题材的日本历史小说:陈舜臣《甲午战争》
作者:蒋艳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小说  陈舜臣  《甲午战争》 
描述: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在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日本的历史小说题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日本历史题材,另一类就是中国历史题材。中国题材的日本历史小说,大致占到10%的比例。本文以战后的日本历史小说为考察对象,分成:中国题材小说的流行原因和特征,和陈舜臣的《甲午战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甲午战争纪念地:刘公岛
作者:于水平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刘公岛  纪念地  近代中国  北洋海军  博物馆  江泽民  威海市  东南沿海  山东省 
描述:游客已逾1000万人次。这些参观者中有胡耀邦、杨尚昆、万里、彭真等已故老一代革命家,也有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现任
甲午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作者:杨柳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国现代化进程  清政府  留日学生  中国民族主义  梁启超  孙中山  近代民族主义  世纪初  日本 
描述:1895年甲午战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转折点,日本取代了中国在东亚的中心地位,并且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成为影响中国的最大的外部因素.甲午战败大大打击了天朝上同的自尊心,也使国人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中国衰落了,甚至落后于昔日的弟子.中国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舍此一途别无他法.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制改革与战时大本营
作者:张淑香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  军制改革  战时大本营 
描述:戰時大本營是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天皇親自主持的戰時最高統帥機構。它不僅在甲午戰爭時期,而且在此后的日俄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中,一直發揮著對外侵略的核心作用。新世紀,對於揭露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本質,加強我軍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福泽谕吉与甲午战争
作者:赵福超 白陀碧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福泽谕吉  日本国民  侵略扩张  甲午战争前  西方列强  “脱亚论”  侵略战争  军费  东洋  文明开化 
描述:福泽谕吉与甲午战争
试论中日甲午战争对日本政治和国民意识的影响
作者:王文英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  政治  甲午战争  军国主义  国民意识 
描述: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得势的一个契机。
甲午战争前的中国纺织产业工人
作者:沈德伟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纺织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