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重要战役 (4)
甲午人物 (3)
历史研究 (2)
按年份分组
2010(2)
2008(1)
1997(2)
1995(1)
1993(1)
1988(1)
198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洋务运动时期技术系统演进的系统论诠释
作者:刘芳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技术系统  中体西用论  非线性作用 
描述:技术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既有自身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也与环境发生着复杂的非线性作用.洋务运动时期,由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打破了中国社会由封建官僚政治、自然经济和儒家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自洽互补的稳定结构,技术系统也随之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外诱?
120年前的今天,日本挑起甲午战争
作者:关捷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120年前的今天,日本挑起甲午战争
三十张“拜年帖”让李鸿章惊出冷汗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三十张“拜年帖”让李鸿章惊出冷汗
从李鸿章的那口痰说“文化差异”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从李鸿章的那口痰说“文化差异”
袁世凯正位北京(三)
作者:来新夏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视频
描述:袁世凯正位北京(三)
洪宪帝制(一)
作者:来新夏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视频
描述:洪宪帝制(一)
北洋军阀的统治与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五)
作者:李育民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视频
描述:本集介绍了护法战争。
北洋军阀的统治与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一)
作者:李育民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视频
描述:本集介绍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破灭和袁世凯复辟帝制。
张荫桓与美国排华运动
作者:薛改霞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荫桓  张之洞  李鸿章  排华惨案  排华律  自禁条约 
描述:予华人赴美的自由,自此大量华人涌入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华人在美人数达到10万多人。虽然自华工踏上美国领土之日起,迫害华工事件便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政府仍然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 但自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建成以及70年代席卷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一直存在的美国种族主义歧视,排华浪潮随之也在不断高涨。美国的排华逐渐从地方蔓延到全国,成为中美交涉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时,晚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已由漠不关心转向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加以保护。自1876年起,清政府就曾不断对美国迫害华工提出抗议,并专门派出代表团深入华工重地,调查华工在美国的情况,并于1878年正式成立驻美大使馆和旧金山总领事馆来保护在美华工的权益。这一时期的排华事件还只是地方性的,但最后美国两大政党为了拉拢选票,开始逐步修改、制定法令来阻止华工来美。1880年《中美续修条约》的签订,给美国政府排华提供了法律依据。最终,在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从此结束了华工自由赴美的时代。此后,美国资产阶级不断策动排华暴行,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侨的处境每况愈下。 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就排华惨案和排华律进行交涉。张荫桓凭着个人的外交才能与美国政府竭力交涉,最终使美国同意赔偿华工惨案。而在与美国谈判“排华律”问题上,张荫桓制订了“自禁条约”,试图以禁止华工赴美的让步,换取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人的安全以及其余华人赴美的权利。但最终因为在美华人、张之洞及李鸿章等官员的反对,特别是因为美国企图彻底根除在美的华人,因而使“自禁条约”的交涉最终破裂。美国政府单方面地通过了“斯科特法案”,并规定:凡华工无论曾在美,或现时,或将来,一离美境,均不准复来居住,一切已离美华工一律禁止来美国。虽然以张荫桓为代表的驻美使节及清政府设法努力挽回华侨权利,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又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带来外交上的软弱无能,最终在中美“排华律”的交涉中,成为失败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