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85)
报纸(1584)
学位论文(106)
图书(78)
会议论文(29)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017)
战争概览 (220)
历史研究 (105)
重要战役 (38)
史料集锦 (6)
按年份分组
2013(295)
2012(338)
2011(467)
2010(305)
2002(43)
2001(34)
1998(39)
1996(47)
1995(72)
1980(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86)
李鸿章》出版
作者:汪金平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出版  改良主义  卖国主义  封建官僚  农民起义  机会主义  洋务新政 
描述:我院叶林生、刘新建著《李鸿章》一书已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记述了李鸿章作为“农民起义的死敌”“改良主义的封建政治家”、“机会主义——卖国主义的外交家”“失败主义——投降主义的军事家”的一生
略论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作者:赵国新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  洋务派  李鸿章  西方主要国家  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制度  两次鸦片战争  农业文明  统治阶段 
描述:方面的进步,于是发起了学习西方科技以"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二、洋务派打起"自强"的旗帜,从设立兵工厂起步,开始活务运动,从1865年至1890年,洋务派官僚李鸿章
李鸿章与白齐文事件
作者:熊秋良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常胜军  太平军  文事  晚清外交  美国南方  报纸编辑  澳大利亚  蒲安臣  无权处分 
描述:。他的父亲曾在拿破仑麾下当一名军官。白齐文年轻时曾当过邮务员,干过报纸编辑工作。后来他觉得平淡无味,便辞职不干,开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涯。他游历过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到过吉达、伦敦,后又设法来到
论明治宪法体制下日本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作者:武寅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解散议会  内阁总理大臣  明治宪法  超然主义  宪政党  伊藤博文  自由党  众议院议员  日本  行政权 
描述:论明治宪法体制下日本内阁与议会的关系武寅一日本的内阁制度作为现代官僚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于1886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明治维新以来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全面开始的资本主义化进程,建立一种既否定德川幕府封建制度,又有别于欧美先进资本主义诸国的、有利...
论近代日本由藩阀体制向桂园体制的转变
作者:杨爱芹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产阶级  藩阀  日本政府  伊藤博文  政党内阁  甲午战争  议会  自由党  政治民主化  宪政党 
描述:论近代日本由藩阀体制向桂园体制的转变杨爱芹所谓藩阀,是指这样一个政治领导者集团,他们“出身于旧藩武士阶层;实现了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从明治政府的创立到1890年议会政治期间,一贯位于政府的中枢地位;领导了维新以来诸变革”①。这些藩阀出于维护国家主权和...
一部歌颂爱国主义的优秀作品
作者:阿茜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宝贵  回族将领  爱国主义 
描述:《左宝贵》塑造了回族将领左宝贵的英雄形象,歌颂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
保定的历史文化名人:同光重臣李鸿藻
作者:韩少华 张坤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流派  李鸿章  办洋务  主战派  洋务运动  同治  军机大臣  翁同和  保定  晚清 
描述:李鸿藻,直隶高阳人(属今河北保定),字兰孙,兰荪,号石孙,砚斋.是晚清重臣,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主战派代表人物,李鸿藻在其三十余年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同、光两朝对内对外的各种重大事件,名重天下.死后谥号"文正".也是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性人物.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外交研究述评
作者:立早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人物  生平事迹  中国  外交政策  近代  研究 
描述: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外交研究述评
李鸿章与中巴《和好通商条约》的签订
作者:刘昊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喀拉多  中巴《和好通商条约》 
描述: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内忧外患相对较少,李鸿章与巴西的代表喀拉多经艰难谈判,终于签订中巴《和好通商条约》。此条约废止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进一步限制了领事裁判权,禁止向中国贩卖鸦片,在保护侨民、派驻
从《上李鸿章书》看孙中山的早期近代化思想
作者:李灿珍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中山  早期近代化  李鸿章  农业近代化  近代教育  中国近代化  农业生产力  铁路建设思想  学习西方  农业生产关系 
描述:文章对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从近代化的角度,探讨了孙中山的早期近代化思想,并把孙中山的早期近代化思想放在其整个近代化思想中进行分析,论述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