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
期刊文章(13)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18)
战争概览 (8)
史料集锦 (2)
重要战役 (2)
历史研究 (1)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3(2)
2012(8)
2011(5)
2010(3)
2009(2)
2008(1)
2005(1)
2000(1)
199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1)
甲午戰後清政府的聯俄外交
作者:邱凱彬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聯俄外交  李鴻章  中俄密約  三國干涉還遼 
描述:串的舉動,諸如強租旅順、大連,以及利用庚子拳亂占領東北等,中國承受了巨大損失,聯俄的外交也以失敗收場。
再读夏目漱石的《心》
作者:邱丽君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夏目漱石  老师  大正时代  妻子  自杀  日本小说  财产  作品  孤独  明治天皇 
描述:夏目漱石和《心》在日元一千元面值的纸币上有一位留有小胡子的中年男子头像,他既不是日本的前任首相,也不是知名政治家,而是日本小说《心》的作者夏目漱石。夏目漱石生于1867年,终年49岁,是日本的小说家、评论家。本名夏目金之
日本华媒发起成立“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暨为安眠在大阪的清军之墓回迁祖国之后援会”
作者:柴歌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大阪  日本  清军  安眠  华文  陆军医院  关西  回迁  炎黄子孙 
描述:吕文凤皆死于甲午战争之后不足一年,地点在大阪陆军医院,因此,他们可能是在等待交换战俘期间,因伤或者因病死亡的。
"糊裱匠"李鸿章
作者:王雨佳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外交”  讨价还价  政府官员  经营困境  官督商办  史料价值  企业 
描述:史料价值。
太平军痛歼“常胜军”的历史见证
作者:邵华  年份:197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军  常胜军  镇压太平天国  中外反动派  李鸿章  太平天国革命  反封建反侵略  洪秀全  江阴  始终坚持 
描述:太平天国革命是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斗争。太平天国的广大将士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反封建反侵略的大旗,给予中外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现在仍留存在江阴华市(原名华墅)的"常胜军"坟墓和墓碑,就是太
浅析李鸿章
作者:宋秀清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描述:文章从李鸿章所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评价了他的所参与的几项重大历史事件,一分为二地对其历史功过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更多地肯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中推动性的积极贡献。
西方世界最早的李鸿章传记《李鸿章传》
作者:罗伯特 道格拉斯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兵办洋务,但仅在晚年一睹洋务之乡的实绩。
一八六七年同文馆的争议——洋务运动专题研究之一
作者:刘广京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文馆  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十九世纪  文祥  科学技术  慈禧太后  六十年代  军机大臣  士大夫 
描述: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广京于1982年春由美中学术交流会派遣来华访问并从事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本文是他在我校所作的有关洋务运动的专题报告.
李鸿章海军教育实践研究
作者:田丽君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海军教育  水师学堂  留学教育 
描述:在晚清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少数开明官员海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李鸿章积极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海军人才,极力促成留学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他开创了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应当客观的对李鸿章海军教育实践的功过进行评价.
李鸿章和中国清军近代化
作者:崔耕虎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中国近代化  军事思想  资本主义萌芽  清政府  军事制度  清军  淮军  洋务运动  海防思想 
描述: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和世界接触的过程中,中国暴露了自己的愚昧和落后,挨打受辱,几乎无以自存,军事上的落后是清政府陷于内忧外患的最直接的原因。中国军事上的落后,表现在新的形势下,清政府仍旧实行以八旗制、绿营制为核心的国防体制,八旗兵早在清代中期就已衰败,八旗生计困扰着清政府,瓦解着八旗制,尚武精神逐渐泯灭,而绿营制也已腐朽不堪,道光三年史俞琨对绿营曾作揭露:“各营积习,或以虚名坐扣丁粮,或以家仆滥充伍籍,并有离汛贸易,雇替当差”,“临阵怛怯,甚至沿途滋事”,“或报夺公文,劫扰行旅之案”。其战斗力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在军事技术上,清军装备也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十九世纪初,欧洲各国军队普遍装备了近代化火器,建立起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兵制,而清军仍旧沿用刀予箭戟等冷兵器,虽有少量火器,亦世代相因,毫无改进,至1836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