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26)
报纸(376)
学位论文(106)
会议论文(23)
图书(20)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390)
甲午人物 (123)
历史研究 (36)
史料集锦 (1)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3(91)
2012(186)
2011(127)
2004(49)
2003(34)
2000(19)
1998(24)
1996(36)
1982(22)
196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51)
大连永恒的美
作者:骆驼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恒的美  大连  甲午战争  森林公园  日俄战争  辽东半岛  苹果树  鸟叫声  旅顺口  中心区 
描述:天漫山遍野的樱花、梨花、槐花、苹果树花; 秋天红及黄、橙、绿五颜六色的果实挂满枝头。走进森林公园,感到无比玄妙,只有间或传来的鸟叫声,真的领略
论甲午战后中朝关系演变(1895—1900)
作者:王俊祥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朝关系  演变  宗藩关系  近代关系 
描述: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甲午战争以后,由于这一地区形势的变化发展,经过中朝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朝近代新型国家关系逐渐建立起来,传统的宗藩关系解体。本文以这一转变为出发点,探讨甲午战后中朝新型国家关系建立始末,及其演变的原因和对两国关系产生的影响。 甲午战争不但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东亚国际关系的转折点。此前的东亚国家关系总体上属于封建性质的宗藩关系,中国处于宗主国的地位,在朝贡关系中处于主导位置。但甲午战争的结局则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国家关系,封建性的宗藩关系逐渐让位于近代国家关系,中朝关系的演变就是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完成的。中朝关系的改变既是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具有转折性的改变,又与这一地区国家关系的变化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对这一历史进程的阐述,揭示东亚国家关系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性,说明历史发展过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为制定对外政策提供历史借鉴。
甲午战争文学研究——中国近代国难文学研究之三
作者:王永娟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国难文学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文学 
描述:深刻的反省,但是这种对人的重视比起洋务运动以来对物的重视是一大进步。 任何社会制度的更新,都需要有一个“人的更新”与之相始终。当我们今天追述历史,追述甲午战争,研究甲午战争文学的时候,这也
烈日灼身:1895年的台湾
作者:徐宗懋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北部  日军  中日甲午战争  李鸿章  辽东半岛  清廷  刘永福  马关条约  日本  黑旗军 
描述:军已占领辽东半岛,为了达到全部目的,日军于三月间先行派舰南下占领澎湖,造成既
明治日本的军事经济的研究:以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十年为中心
作者:唐英林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征兵告谕”  军产复合体  政商  铁道军事运输  北洋舰队  条约改正 
描述:,有必要从军需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考察明治中期日本的军事经济规模及其与各产业界的关联,明确军需产业对明治日本军事实力的影响。同时简单分析清朝洋务运动中的军需产业及其规模,对中日
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
作者:曹静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中国东北  经济侵略  甲午战争 
描述:对东北地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侵略。日俄战争后,日本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东北的侵略势力。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是日本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的初期阶段,也是日本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阶段。 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对东北的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业、工业、矿业和农林业等各个部门进行经济侵略。通过论述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的具体史实及其历史进程,总结出日本在这一历史时期对东北经济侵略特点及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的本质,使我们进一步加深认识日本的经济侵略给东北以及东北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损失。
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
作者:周政緯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
共和国领袖与旅顺口的回归
作者:吴殿卿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顺口  共和国  回归  领袖  中日甲午战争  19世纪末  “现代化”  辽东半岛  海滨城市  中华民族 
描述:已相当“现代化”。军港竣工后,旅顺口一时声名远播,被称为“东方第一要塞”、“世界五大军港之一”。然而,它带给旅顺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不是骄傲和自豪,而是无尽的灾难和屈辱。丧权辱国、遗患无穷的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这里,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中国的日俄战争也发生在这里。旅顺先是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又为沙皇俄国“租借”。1905年,日军再次攻占旅顺口,从沙俄手中夺回“租地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苏军又进驻旅顺。直至全国解放,旅顺军港依然由苏联占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中、苏两国友好的谈判协商,苏联军队于1955年4月撤离旅顺。在帝国主义血腥统治和战争风雨中挣扎了半个多世纪的旅顺口,终于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为了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们,竭尽心智,谋今虑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抗日战...
甲午战争前后军事后勤体制的变革
作者:罗绪安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军事后勤体制  变革 
描述:的后勤体制有了一定的改进。通过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军事后勤在物质建设上亦趋于“西化”。不过,这并不能掩盖清军在后勤特别是后勤体制方面的缺陷:没有统而有序的后勤组织指挥体系,后勤保障乱无章法。这一缺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终于带来了苦果,也从反面促使战后的军事制度与后勤体制的变革,最终导致了近代后勤体制的基本确立。但从根本上讲,军事改革绝不是孤立的,它与晚清政治、经济制度及状况密切相关。换而言之,晚清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制度影响和制约了近代军事后勤的发展。
中国近代对日战争赔款述论
作者:袁成毅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  清政府  战争赔款  中国近代  文化事业  庚子赔款  李鸿章  对日赔款  甲午战争  威海卫 
描述:中国近代对日战争赔款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