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45)
报纸(249)
学位论文(54)
会议论文(15)
图书(14)
视频(3)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372)
甲午人物 (245)
历史研究 (229)
重要战役 (21)
史料集锦 (14)
按年份分组
2013(48)
2012(79)
2011(120)
2010(35)
2009(37)
2007(30)
2006(26)
2003(16)
2001(15)
1999(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81)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作者:曾少鸿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朝日《江华岛条约》签订与清政府“劝告”质疑
作者:常乐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藩体制  《江华岛条约》  朝鲜政府  李鸿章  劝告  质疑 
描述: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发动一场战争来开拓海外市场和转嫁国内危机,侵略近邻朝鲜必须面对中朝间传统的宗藩关系,而这恰恰是日本“长远目标”的最大阻挠,担心重演历史上的“壬辰抗倭”,可以说
淮系集团与晚清政治
作者:翁飞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晚清政治  淮系集团  李鸿章 
描述:淮系集团与晚清政治
袁世凯与中韩宗藩关系
作者:片忠范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袁世凯  宗藩关系  闵泳翊  闵妃集团  大院君  李鸿章 
描述:袁世凯与中韩宗藩关系
李鴻章的對韓政策(1876ㄧ1882)
作者:鈴木修  年份:197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鴻章  對韓政策  朝鮮  藩屬 
描述:,有關李鴻章介入朝鮮外交事 務決策的程度。 總之,一八八○年代李鴻章的對韓政策,實藉列強的勢力以牽制日本的入侵,即採取 「以夷制夷」政策,促進美英法等國與朝鮮訂立通商條約,即為此一政策的運用。而 其政策
史鉴——甲午战争研究备要
作者:关捷 王若 辛欣编著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史鉴——甲午战争研究备要
明治日本的军事经济的研究
作者:唐英林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征兵告谕”  军产复合体  政商  铁道军事运输  北洋舰队  条约改正 
描述: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考察明治中期日本的军事经济规模及其与各产业界的关联,明确军需产业对明治日本军事实力的影响。同时简单分析清朝洋务运动中的军需产业及其规模,对中日两国
洋务运动时期的电报技术
作者:包羽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产业技术  国际技术转移  本土知识整合  借壳 
描述: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史论结合的方法,以洋务运动时期电报技术引进的技术社会史考察为基础,概括出了该项技术转移的三大特点:(1)“强权示范”性,(2)“产业技术根植”性,(3)“借壳”的根植模式
晚清维新派的明治维新观
作者:张锋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晚清维新派的明治维新观
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科学建制萌芽
作者:张哲慧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教士  洋务运动  科学建制 
描述:其他学校所效仿,为中国新式学校中的科学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官办的新式学校中,传教士通过直接担任教习职务传播科学知识,有的传教士甚至对官办学校的科学教育具有决策权,如在京师同文馆中出任总教习一职的传教士丁韪良,由他制定的新式课表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帷幕。在科学出版方面,教会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由传教士译著的科学书籍,洋务运动时期最为出名的教会出版机构是益智书会和广学会;官办出版机构中,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译著了许多科学书籍,在传播科学的同时培养了一批中国早期科学家。在这一时期,传教士主办了一批刊载科学知识的报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传播,包括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长期连载西方科学著作,傅兰雅创办的科学专刊《格致汇编》对普通民众的科学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文科学名词统一方面,传教士对翻译过程中的中文科学名词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成果最为丰厚的是益智书会,专门成立了地名人名委员会和科技术语委员会,出版了很多科学名词中西双语辞典;在中国官办出版机构——江南制造局里工作的传教士也为科学名词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译著科学书籍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科学名词统一原则,并且出版了各个学科的名词中西双语辞典;除了有组织地完成中文科学名词统一工作,还有一些传教士个人也进行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科研机构方面,传教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本土第一个科研机构——徐家汇天文台,不仅洋务运动时期的历任台长都具备很高的科学素养,而且在天文台工作的传教士们都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观测和记录的数据为中国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影响了中国天文学的后续发展。总之,传教士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学建制的萌芽起到了催化作用,也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