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47)
报纸(251)
学位论文(54)
会议论文(15)
图书(14)
视频(3)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374)
甲午人物 (245)
历史研究 (231)
重要战役 (21)
史料集锦 (14)
按年份分组
2014(77)
2013(49)
2011(120)
2010(36)
2009(37)
2007(30)
2006(26)
1999(22)
1985(11)
1984(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885)
战争债券与战争融资:基于中日甲午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研究
作者:谢昌旭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战争债券  战争融资  中日甲午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描述:度调动国内民众情绪,而且对经济的伤害程度也相对轻很多,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战争债券因为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战争融资比较理想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交战双方的战争融资情况尤其是战争债券的发行情况,以及双方在发行战争债券成败背后的因素,试图说明现代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创新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的重要作用,一场战争的结局有多种影响因素,但是从双方的融资能力上就可以看到一些先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当代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经济实力上的竞争,而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无疑又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
北洋海军中的闽籍将领——对晚清一个特殊军事群体的研究
作者:黄建平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海军  闽籍将领  军事素质  晚清  军事群体 
描述:强大的北洋海军中,闽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军将领群体。在晚清北洋海军的兴起、发展过程中,这个群体始终是与其联系在一起的:晚清北洋海军建设中处处有他们的身影,海军建设的兴衰成败也从一开始就与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在近代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问题上他们也成为倍受争议的群体:这个群体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出现是晚清洋务运动,特别是海军建设的重要成果;同时,他们的表现和作为也成为检验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个群体的基本概况、形成过程、所作贡献以及历史局限性研究,除了从回顾这个群体的历史,展现其全貌的角度有其意义。同时,这种系统研究的视点也延伸向了另外一角,即晚清海军建设成败的经验。
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对洋务运动的一种重新评价
作者:徐晨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盛宣怀  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  现代化 
描述:革。这场改革的特点是在主观和客观上都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而这也正是迄今中国在思想、制度和器物层面上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在历史发展的特有路径中,国人自身对洋务运动的研究与评价存在难以调适的认识张力。尤其是对“用机器兴实业”的典型即盛宣怀及其所实践的官督商办模式存在观点上的分歧。其原因在于,盛宣怀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洋务运动关键人物,他不仅以施行“官督商办”而饱受争议,同时广泛参与了晚清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活动。虽然他具有完整且初步的国家近代化(师西洋之新法实现中国富强)思想,并先后首创多个新式工商企业,主张通过经济改革实现国家富强,但同时也由于坚定地主张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被质疑。通过现代化视角的审视以及将盛宣怀视作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者,论文以还原历史和回归具体问题情境的方式认为盛宣怀及官督商办模式显现出洋务运动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洋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了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转变中,国家居于核心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不可对传统政治及其中体西用思想作单纯的否定;另一方面,经济基础是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最终动力源泉,在充满自发性活力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层面的调适上,中国近代化思想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思维局限和社会基础,官商之间或者说政企之间难以建立良性互动的现代化推动机制,甚至有走入误区的危险。论文通过对盛宣怀近代化思想和官督商办模式的研究,挖掘了以前较少受到关注的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中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容,将其置于洋务运动的宏观时代格局之下,进而从新的研究思路基于中国政治思想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展开思考,深入研究洋务运动的得失,特别是从生产方式近代化和国家社会关系构建的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新的评价。同时还以史为镜,重点分析了官督商办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所引发的思想表现、深刻影响以及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政府权力的功能和职责,以此来揭示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在中国思想语境下的现实意义,呈现出中国近代化思想变迁发展的一个侧面真实的面貌。
北洋海军将领群体自杀研究
作者:姜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海军  高级将领  群体式自杀  晚清 
描述:的自杀率?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北洋海军高级将领这一群体的特点与其成员自杀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自北洋海军成军之日起,其内部力量就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特别是闽籍将领与非闽籍将领之间矛盾尖锐,各成员之间没有建立起牢固的人际关系纽带,致使群体的力量没有起到有效的遏制自杀的作用。其次,北洋海军高级将领消极的应对这场战争的心态与这些将领的自杀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此外,通过比较研究表明,北洋海军将领是一个倍受社会各界所重视的群体,而通常情况下,军队中受重视程度越高的群体其自杀率越高。另外,在这些将领自杀后,社会各个不同的群体依据自身的利益和知识学背景对自杀者本人的形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构,并且赋予了其不同的社会意义。这种建构及其社会意义的赋予,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出了晚清民初转型时期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北洋海军成军特色;北洋海军将领的心态剖析;社会不同群体对这些自杀将领形象的建构及其社会意义赋予等几个环节的探讨,切入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结合部,以期能对群体式自杀研究有所推动。
淮系集团研究
作者:冀满红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淮系集团  淮军  李鸿章  晚清政治 
描述:集团,是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淮系集团就是这样一个集合体,它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和政治色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本文拟对淮系集团作一综合研究,全文共分四章,分别对淮系集团的形成、构成、特点、性质、历史作用... >> 详细
威海卫建筑特色形成探究
作者:秦耕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威海卫  建筑特色  北洋海军  英租威海卫  刘公岛 
描述:事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1888年成立北洋海军,然而北洋海军成军之日,也是她发展停滞之时,此后清朝政府再也没有购置任何新式船舰,这就是在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侵略战争中,以北洋海军惨败而告终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王登芝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
李鸿章政治思想研究
作者:萧传林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思想,指出李鸿章以宗法手段来 恢复和维护当时的统治,并为办洋务服务。同时还特别论述了李 鸿章的宗法思想的重要内容一一“家国一理论”。他希望士人齐 家治国。 第四部分论述李鸿章的治国思想。从上而论,他希望皇帝行 善政、德政,以善治天下;从下而论,他希望人臣尽孝,而后尽 忠,以孝治天下。 第五部分论述李鸿章的大变局观、指出他根据千古未有之变 局而提出“内须变法”的思想,而且他言变的内容由浅入深,进 入政治局面。 结语部分指出他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以及他的思想约矛 盾复杂性,并指出他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
作者:孙成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防思想  晚清  洋务运动  近代化 
描述: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装备和技术,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中本西末”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洋务派军事变革的基本原则。 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前是洋务派海防思想
晚清军事变革战略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王兆辉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军事变革战略  洋务运动  优先军工战略  军制变革  近代中国 
描述:历次变革纳入到战略研究中,则为认知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条非常清晰的分析路线。 从战略研究的视角来看,晚清政府的历次变革都是一种国家整体战略的局部不断深入调整。由于晚清政府变革是被动式,并对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认识缺乏深刻理解,且具感性,这使得变革多集中于军事领域,从而在某种程度形成一系列的军事变革的持续,即军事变革战略。晚清军事变革战略,在洋务运动时期表现为“优先军工战略”;在戊戌变法、清木新政时期则表现为“军制变革”。这其中尤以洋务运动“军工优先战略”为先导、为核心。晚清军事变革战略的创建是当时中国历史语境必然需求下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现代化进程下社会变迁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交织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变奏。从此,军事上变革的延续性不可逆转的迈开了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