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论甲午战争中清日陆军鏖战平壤
作者:杨岸昭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清朝 日本 朝鲜 甲午战争 平壤战役 
描述:鲜,为了达到出兵的目的,日本使用外交讹诈手段,怂恿中国出兵朝鲜助剿,并表明自己“并无他意”。清军在收到朝鲜政府的请兵公文后派兵入朝助剿。而日本虽未受到朝鲜政府的请求,却以保护使馆商民为借口,不顾朝鲜政府的反对和阻拦,也强行派兵入朝。 当中日派兵进入朝鲜后,朝鲜甲午农民起义军已同朝鲜政府达成协议,起义得到了平息,而当时中日军队仍驻在朝鲜,尤其是日本仍在陆续向朝鲜增兵。朝鲜统治者感到日本居心叵测,以为只要清朝撤兵,日本便再无理由驻扎朝鲜,便请求中国撤兵。中国见起义得到平息,也准备撤兵回国,便答应朝鲜同日本商量共同撤军。但日本却不同意撤军,反而继续增兵朝鲜。围绕撤兵问题,中日双方展开了多次交涉,但日方以各种理由拒绝,并于6月22日向清政府发出了“第一次绝交书”。 日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提出清日“共同改革朝...
甲午战争与后清流
作者:杨宝杰  年份:2005-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 后清流 主战 
描述:成果。但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大都集中于前清流,而关于后清流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因而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必要。 中日甲午战争是后清流崛起的契机。后清流的最重要的活动和言论都是围绕甲午战争展开的。因而这篇论文以甲午战争为背景,来考察后清流的活动及其对战争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导论部分:总结了清流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晚清前后清流的兴替问题;第一章:按照甲午战争的进程,考察分析了后清流的主战观点及其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第二章:整理讨论了后清流在甲午战争中所提出的具体战略战术,并简要分析了其实际效果;第三章:分析了后清流主战的动机,同时给予后清流一个整体上的评价。 通过论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在肯定后清流的爱国动机的同时,应对其盲目主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批判。此文的写作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对史学界一味褒扬清流的倾向有所调整。二、对现在或将来遇到类似历史事件时有所借鉴。
试论“脱亚入欧”思想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活动
作者:杜颖  年份:2005-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脱亚入欧思想 日本侵略 福泽谕吉 日本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 
描述:的形成、“脱亚入欧”思想的提出、背景和其在以甲午战争为开端的三次战争中具体反映的考察,揭示“脱亚入欧”思想侵略扩张的思想实质及其在短期内崛起中的作用,从而对当前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历史认识问题和社会思潮右倾化问题的历史总根源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说明“脱亚入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从福泽谕吉本人思想的发展演变、“脱亚入欧”思想的基本内容、其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等方面入手,对“脱亚入欧”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揭示“脱亚入欧”思想的实质和特征。强调说明在东亚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内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脱亚入欧”思想,以蔑视亚洲国家为动力,走向侵略亚洲国家道路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论述“脱亚入欧”思想在甲午战争中的典型体现。本部分拟从五个方面入手,重点考察甲午战争中福泽谕吉利用《时事新报》和庆应义塾两个舆论工具,发表的大量反映蔑视亚洲国家、狂热地进行战争宣传的社论、述评、时事报导等,指出这些思想言论在战争中如何扶掖和声援了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政策的推行。同时通过列举福泽谕吉在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说明他对战争的狂热程度及其思想在日本朝野所产生的恶劣影响。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中心和重点,主要通过选取日本在东亚地区活动最为集中、地位变化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时期,即“日俄战争”和“9·18”事变时期,考察“脱亚入欧”思想在战争爆发前后的体现;揭示“脱亚入欧”的思想言行对战争发生、发展的推波助澜作用及其恶果,批驳日俄战争之后滥觞于日本朝野的日本“领导亚洲”说和“9·18”事变后形成的美化侵略的形形色色的理论;指出日本地位变化的实质,并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日本右翼言行与“脱亚入欧”思想本身有着怎样的一致性,从而从思想的根子上寻找解决中日关系症结的突破口。
罗丰禄研究
作者:杜志明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罗丰禄 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 驻英公使 义和团运动 
描述:登上历史舞台。先是和严复一同成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精英,不久又成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欧生,回国后尽职于李鸿章幕府,参与洋务运动及办理外交,先后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中进行外事交涉,又以其优秀的表现出使英国,在此期间为中国引入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国事交涉,争论高升轮赔偿案,多次磋磨借款。在掌握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本文澄清了若干历史事实,比如对于罗丰禄留英期间就读的学校名称进行了考证,对于清国驻英公使龚照瑗回国、罗丰禄出使的原因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等等。梳理了罗丰禄与严复、郑孝胥的关系,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探析他们各自的“幸”与“不幸”,可以看出个人的追求受大时代的左右。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对清军战俘政策述论
作者:李晗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对清军战俘政策述论
从“日清战争题材小说”看镜花的战争观
作者:李春莹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从“日清战争题材小说”看镜花的战争观
甲午中日战争文学与中国的日本观
作者:李明韵  年份:2005-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文学 日本观 日本形象 甲午战争文学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作家评介 文学评论 文学思想史 
描述: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战争文学的层面上,从日本观的角度,分析在风云突变的19世纪末期、中日两国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之时,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的日本形象和对日评价与态度。文章采用涉外文学观念,运用超文学的研究方法,广泛搜集文献进行论证
甲午战争期间的《字林沪报》舆论
作者:李敬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期间 《字林沪报》 舆论 
描述:主要限于《申报》,对其它报刊关注较少,尤其对当时与《申报》、《新闻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字林沪报》至今无人问津。故本文另辟蹊径,选用《字林沪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1894和1895近两年的评论报道,突出甲午战争期间这份报纸的倾向性舆论,并透过此力图窥探出国人一定程度上的心态变化与社会思潮转变的轨迹。 本文以战争时序,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部分。另有绪论和结语。 绪论阐明课题研究意义与方法,介绍《字林沪报》概况,回顾相关研究状况及不足之处,并略述全文框架。 结语则回答绪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并对《字林沪报》舆论中可圈可点及肤浅不足之处予以评价,另外以《申报》为例分析《字林沪报》的舆论性质及其舆论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战前(1894年1月至1894年7月)的《字林沪报》舆论。首先分析其“重俄轻日”的防务心理;嗣后指出其在朝鲜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宗主国心态,并强调其宗主国心理在此间有所加强;随后叙其高昂的主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最后是战前杂论,谈及其对日本、台湾的关注及提出种种作战策略。其间,该报站在国际视野下主张中日应团结友爱,共振亚洲之兴,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又未能完全跳出“天朝大国”的传统理念;对待日本侵略朝鲜,虽积极主战,但又尽显盲目骄躁的情绪;“持久战”与“声东击西”的作战策略,表现出一定的军事见识:对俄国调停,准确地指出俄国调停的真实意图;对台湾的关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对日本侵占台湾有所警惕等,均是《字林沪报》的特色之处。 第二章,战中(1894年7月至1895年3月)的《字林沪报》舆论。首先以主战为线索概括《字林沪报》的基本态度,并力图分析战争进程中战和间的微妙变化及心理变化;其次总结其对战争失败的种种批评,并评述其在防务、防奸、
《申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回应
作者:李慧  年份:2005-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 《申报》 论说 
描述:的《申报》,到甲午战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新闻、论说、副刊、广告等于一体,形式完备,内容丰富颇具影响力的一张近代报纸。本文即以中同甲午战争为经,以在近代中国社会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为纬作文。从剖析最具理性色彩,最能代表《申报》立场的论说的角度入手,力图还原时人对这次战争的认识。笔者在对甲午战争前后《申报》论说进行细致爬梳的前提下,侧重分析《申报》论说的形式与内容,并秉持“同情的了解”与客观的原则,对《申报》论说予以评价。
中国的新闻舆论与中日甲午战争
作者:李康民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 报纸 舆论 
描述:为主题的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这既彰显了中国民众的爱国心和社会参与意识,也揭开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大幕。同时,甲午战争作为一场近代化的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交战方极为重视媒体在战争中的作用,双方媒体都积极向国际社会陈述本国的战争立场,希望获得世界各国的支持。媒体成为交战方主张战争合法性和为战争行为辩护的重要工具。本文计划研究从1894年1月初至1895年12月底的《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万国公报》、《直报》等目前所能见到的国内中文报纸,尽力勾勒甲午战争时期舆论声浪涌动的大致轮廓,研究分析中国新闻媒体在这场战争报道中的表现和作用,希望有助于拓宽甲午战争研究的视野。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分别论述战争爆发前、战争进行中和战后中国新闻舆论的情况。另有导论和结束语。导论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回顾过往相关研究状况及不足,并略述全文框架。结束语肯定中国的新闻舆论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局限性。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叙述选题背景及意义,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跟踪局势进展(1894年1月至1894年7月)。首先指出中国新闻界一直在密切关注朝鲜局势,决心捍卫中国作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其次分析中国新闻界“重俄轻日”的失误;随后再谈中国的新闻界主战的呼声以及他们对中日两国国力的分析;最后谈中国的新闻舆论对国内洋务运动的评点。第三部分:紧跟战争的步伐(1894年7月至1895年3月)。首先叙述中国新闻界追随战争、及时关注事态发展的情况,并叙述其积极的主战态度、高涨的爱国情绪;其次评述中国新闻界为反抗日本的侵略积极献计献策;最后论述中国新闻界对战争初期中国战败失利的反思。第四部分:中国新闻界对战争结局的反思和回应(1895年3月至1895年12月)。首先叙述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的新闻界对《马关条约》的不满和抨击;其次论述其声援台湾人民的反割地斗争:随后是评述中国的新闻界对洋务运动的反省,再谈中国新闻界积极呼吁变法革新,最后叙述中国的新闻舆论中要求重新看待并学习日本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