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
作者:陈伟  年份:2013-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伊藤博文 宪政思想 明治宪法体制 
描述:3年赴欧调查宪法,最终形成了自身的宪政思想。依靠其宪政思想,伊藤博文不仅压制了在野的自由民权派的宪法构想,而且超越了政府内以岩仓具视、井上毅为主导的德国派,掌握了制定宪法的主导权。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作为其构建明治宪法体制的思想基础,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直接推动了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对明治宪法体制的结构及特点施加了重要影响。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作者:阿成  年份:2000-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周恩来邓颖超与中国话剧
作者:阿庚  年份:1994-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周恩来 中国话剧 邓颖超 南开新剧团 郭隆真 南开中学 早期话剧 伊藤博文 严修 进步思想 
描述:南开创业人、校董严修(号范孙)的格外赏识,称周为“宰相之才”。1915年,南开举行全校国文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安重根》
作者:阿D  年份:2005-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安重根 伊藤博文 哈尔滨火车站 韩国 内阁大臣 爱国意识 教育改造 天主教徒 世纪初 母亲 
描述: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安重根》
评“奉还版籍”
作者:阮廷贵  年份:1995-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维新政府 版籍 维新运动 幕藩体制 日本近代史 国家政权 中央政府 近代化国家 伊藤博文 资产阶级革命 
描述:评"奉还版籍"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阮廷贵"奉还版籍"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中的重大事件,但国内日本史研究中对这一问题似未引起足够重视。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奉还版籍"的动因、性质、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予以评析,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1868年12月(旧历,下同)间...
长篇小说《青史青山》梗概
作者:阎延文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台湾 刘永福 黑旗军 日本警察 临终前 日军 海啸 伊藤博文 日本人 台南 
描述:1895年的春天,乌云笼罩着中国大地。大清光绪皇帝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忍痛将台湾割让给日本。6月初,日本陆海军出动八万余人,强行侵占台湾。朝廷严令台湾官员离台内渡,但驻防台南的黑旗军老将刘永福决心率所部死守台湾。不
伊藤博文与河豚
作者:钱雯  年份:1998-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伊藤博文 河豚鱼 日本 河豚肉 扩张政策 核心人物 政治家 曾听说 渊源 本约 
描述:日本向外大肆扩张的时期,而伊藤博文是实行扩张政策的核心人物。当时,日本人非常喜欢
伊藤博交访华与茂茂政变
作者:郭霞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光绪 慈禧 伊藤博文 戊戌政变 
描述:传统史学观点认为,袁世凯的告密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对于这个观点,现代史学家已批驳甚多,结论是否定的.但是对引起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遍阅有关史料,结合前人论述,可以看出,戊戌政变的发生与伊藤博文的访华有密切联系.
“富国强兵”代替“民主自由”:日本宪政史通信之八
作者:郑飞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伊藤博文 宪政党 藩阀 富国强兵 立宪政体 自由党 明治政府 中日甲午战争 山县有朋 政党内阁 
描述:自2012年1月始,本刊以书信体形式,连载上海学者郑飞先生关于日本宪政史的研究心得,以飨关注此类问题的各方读者。此为第8封书信。朱兄:上次我们讲到了中日甲午战争实际上救了明治政府一命。在甲午战争之前,官民对立非常严重,凡为政府说话的通常被人叫做"吏党"(今之五毛)。时人回忆
伊藤博文来华与戊戌政变发生
作者:邢秀兰  年份:1998-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康有为 袁世凯 伊藤博文 维新派 围园捕后 顽固派 政变 戊戌变法 颐和园 荣禄 
描述:从维新派一方面看,自1898年1月24目总理衙门西花厅辩论之后,康有为依靠皇帝变法的乐观期望破灭,使他对朝局的认识根本转变。之前,他认为无论如何光绪是当今皇帝,只要把好主意上达“天听”,便可谕令实施,变法即可实现。放自1888年始,连上五书,把开国会。设议院、立宪法等根本内容表达将尽。然而这五次上书,只有内容较空的第三书,由部院首辅大臣送给了光绪,其他见书皆被阻而未上。而第五书却被当时的中西报纸披露,京官们转抄散发,有了难以阻止的影响。当时有绘事中高文上书,请求光绪接见康有为。由于当时朝中各官无不议论上书之事,慈薄一伙经过策划,仍不让光绪见康有为,而是让荣禄为首的五大臣代替皇帝“传见”,于是便发生了那场著名的辩论,成为变法的转折点。几个小时的激烈争辩,康有为虽让荣禄等人败于下风,却也看到朝中顽固力量之强大,仅靠无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