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论郑观应“商战”伦理思想
作者:陈晓敏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郑观应 洋务运动 商战 伦理思想 
描述:,离不开中国传统义利观和重商主义的影响,以及洋务运动所处的历史境遇下一系列救国图强的实践活动。郑观应之所以选择用“商战”来概括其所从事的洋务运动实务,其思想中非常清楚地表现了中国特色的义利观的影响。也就是说,“商战”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同时,内忧外患之下,西方重商主义思维下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是国人羡慕的对象,重视西方的重商主义学习其对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对国力强盛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郑观应认为,农业已经不能带领中华帝国走向未来了,必须以商立国,以商富国,以商强国,要喻兵于商,才能内安天下、外拒豪强以自强。这构成了他“商战”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他还认为,在商业实践中,必须以培养、建设现代企业为手段,控制关税并保护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裁厘振商以提高商人积极性和安全感,促进商业繁荣以自强。郑观应商战思想背靠着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维度,一个是传统的兵战思想,一个是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观。郑观应希望通过振兴商业以自强,实现富国强兵,国家复兴,同时,他也深刻认识到中国在经济战中落后挨打,资源流逝,民生凋敝才是军事失败后更加严重的现实危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复国无望。因此,他提出商战,希望寄希望于苟延残喘的清政府,能在制度和政策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点空间,看能否在商战中逐步壮大力量,实现全面复国。虽然结局并未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面貌,但郑观应商战思想却是那个时代最闪光的经济伦理理念,是黯淡的清政府治下的一道强光,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郑观应提出其系统的商战思想,不仅仅是他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救国图强的抱负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他的思想具有的丰富的经济伦理内涵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现在我们来反思其商战思想及其特点,从而在继承和发扬的层面上对其作客观的评价,对于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客观地看,郑观应的商战伦理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的经济伦理思想,也是最具有可行性的经济理念。虽然结果因时代的复杂性而未能实现其愿望,可是并非毫无成果。从积极方面看,起码在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代商业繁荣上,他的商战伦理思想为之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近代商业工业化开端及其发展,与其商战思想也有着重要联系。而就认识上的局限性而言,不外乎是未能真正认识到封建专制的本质,因此在思想的终极价值追求中是为了保皇而非真心发展资本主义以走向自由之路。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技术引进比较
作者:陈健  年份:1983-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技术引进比较
洋务运动时期西方来华人员与中国教育变革
作者:陆玉芹  年份:199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科举制度 西学 教育变革 
描述:该文就西方来华人员与中国教育变革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索.
洋务运动时期的来华科技人员与中国文化
作者:阮慧玲  年份:1996-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外国科技人员 中国文化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的来华科技人员与中国文化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作者:钱苇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近代海外游记 文学实验 题材拓展 观念嫁接 语言尝试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律移植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作者:郭联想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法律移植 策略 法律规范 司法制度 法律教育 
描述:位一体的、整体的、渐进的移植策略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律移植的重要影响。其后分别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规范、司法制度以及移植司法制度运作的主体的辅助手段——法律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三者在移植过程中的各自特点。基于以上的分析,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律移植的成败进行评价,进一步得出对我国当代法律改革的启示。
清末民初留学运动及其政策的演变和影响
作者:郭新耀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清末民初 留学运动 学生政策 演变 留学教育 中国 近代 资本主义国家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洋务派 留美 多元化 留学生工作 阶级和阶层 知识分子 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 思想文化 深刻影响 清末新政 
描述:费留学教育,四年之内120名幼童离开故国,远涉大洋,到美国留学,开创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开端。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中一些洋务派官僚如李鸿章、沈葆桢也派出了以福州船政局学生和艺徒为主的留欧学生。在派遣留美学童和留欧学生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政策。随着甲午战败而兴起的留日热潮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成千上万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学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十余年时间里在日本留学,对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这一热潮,清政府进一步调整了留学政策,不仅深刻影响了留日教育,也为民国初年留学教育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清末“庚款”留美计划的实施、北洋政府对留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后来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都构成了20世纪初年中国留学教育多元化的具体内容。总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留学形式、留学去向和留学政策,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末民初时期留学生政策的演变的研究,为完善我国目前的留学生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比较(1862-1875年):文士与武士的差异
作者:郭文菁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同治中兴 明治维新 文士 武士 
描述:了日本的发展道路,成为其由弱变强的关键。因此,本着追根溯源的目的和以史为鉴的原则,对发生在约略同一时期的这两场决定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变革进行比较就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1862——1875年的同治中兴和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发现中国同治中兴的领导者主要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而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则主要是武士阶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同治中兴和明治维新改革中领导集团的比较,来揭示其截然不同结局的必然规律。希望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为当今中国跨世纪的变革以及世界的改革趋势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思想。
武士新岛襄的基督教之路
作者:郭伟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新岛襄 同志社大学 日本 明治维新 武士 美国 基督教 私立大学 
描述:述了新岛襄的一生,幕末武士出身的他为何选择信仰基督教以及他在美国的教育经历和信仰历程,归国后为创办基督教大学所经历的艰辛与在同志社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变化。本文主要从时间上把握新岛襄一生中的三个阶段,通过分析解答笔者在阅读新岛襄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意识,结合他生涯中一些典型事迹,尤其是他在创立同志社大学过程中的一些表现,来分析他短暂一生中的思想发展历程,以此来一窥他是如何处理日本传统的武士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信仰之间的关系的。本文大致上分为3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综述,介绍国内外对于新岛襄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为新岛襄的生涯,包括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以及他为何选择了基督教信仰、他秘密脱逃到美国之后遇到的对他后来有重要影响的人以及在美国的的生活和学习、在美国学成归国后的传教及教育活动三个阶段,以问答的形式来论述;第三部分论述新岛晚年思想部分向日本的回归。第四部分是简单的结语部分。
洋务运动时期的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邓夏妍  年份:2013-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时期 英语教学 近代科学 评价启示 
描述:支持与发展,尤其体现在教学方式及师资配备等方面。故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在中国近代英语教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并且有许多值得我们当代借鉴的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分成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研究论述: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关于本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了简要交代。第二部分是洋务运动时期英语教学最初兴起的阶段,主要是从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这部分首先试从经济、外交及国内现状等角度分析了当时在中国兴起英语教学的背景与动因。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为清政府培养外交翻译的专门人才,以便处理与外邦的交涉事务。当时设置的课程主要是以英语语言的基础学习为主,从发音到字词,从翻译条子到翻译公文。也引例京师同文馆中的翻译实践与考试考核制度,对英语教学实践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部分是洋务运动英语教学初步发展的阶段,主要是英语教学开始逐渐与当时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产生联系。这部分首先阐述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背景。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生源等方面介绍了这一时期英语教学注重翻译科技书籍,培养本籍教员等特色。最后对洋务运动前期英语教学初兴时的情况与初步发展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部分是洋务运动时期英语由基础向运用跨越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作为语言专业进行,而是与其他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将英语语言作为教授其他学科的媒介。这一时期主要培养的是精通英语又通晓专门科学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因而对英语素养的要求开始提升。开通英语课程的不再仅限于高等学堂,一些中小学堂都已开始教授英语基础,而待学生升入高等学堂时就已具备了相当的英语功底。这是洋务运动期间英语教学发展到中后期的必然趋势,也使英语语言从功能上进行了转变。本论文的第五部分主要是就前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在对洋务运动期间的英语教学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评价基础上,总结了这一时期英语教学的经验与启示。洋务运动开展的30年间,英语教学一直贯穿始终,并在每个阶段都发挥了鲜明的作用,展现出了当时的特色。而将这些英语教学特色进行分析和筛选,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就能因时制宜地运用到我们现代当前的英语教学中,给予我们一定的经验和启迪,以求实事求是制定教学目标,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