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私立大学缘起分析
作者:张坤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明治维新 私立大学 资本主义 
描述:问题的研究,是从私立教育发展的历史、私立大学兴起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来解析日本私立大学缘起。通过这几个方面分析得出明治维新时期的私立大学的兴起是历史的一种延续与发展,同时也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它的政治因素主要体现在明治政府的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法令的颁布上,为其兴起制定了一个相对稳定且可操作的规则;经济因素与私立大学兴起的要求和条件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经济支持;文化因素是私立大学兴起的深层的环境因素,能够善于学习别人优点的文化特质,是日本包括在私立大学方面能够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的私立大学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作者:张国柱  年份:2004-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新式教育 近代化 
描述:术学校和培养自己军事人才的天津水师学堂等系列军事学校。这些学校在创建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与以往传统教育有本质区别,从而揭开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序幕。书院改革和海外留学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另一种新模式,为古老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另外,由于此时的条约体系初步形成,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他们创办了一系列教会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借鉴。随着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日益增多,在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局中都出现了专门或附设的译书机构,以及传教士办的译书机构。大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书籍的出版以及教科书的编印,为新式教育和西学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传媒。新式学堂、留学教育、新式书院、教会学校和翻译出版西书,几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初始阶段。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比较研究的历史考察
作者:张喜云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社会改革 近代化进程 
描述:的局限性,主要是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当事人回忆记述为主,通过对比中日两国近代史上的两次改革结局的异同,使时人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经济、科技的重要性,并形成了留日学潮,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第二个历史阶段(1950-1966)的研究,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尽管成果较少,但比以前有很大的突破:一是档案资料的系统梳理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步入正规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研究从立场到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三个历史阶段(1978-2006)是该领域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历史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而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借鉴。 三个历史时期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研究表明,正确认识两次社会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科学建制萌芽
作者:张哲慧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传教士 洋务运动 科学建制 
描述:其他学校所效仿,为中国新式学校中的科学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官办的新式学校中,传教士通过直接担任教习职务传播科学知识,有的传教士甚至对官办学校的科学教育具有决策权,如在京师同文馆中出任总教习一职的传教士丁韪良,由他制定的新式课表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帷幕。在科学出版方面,教会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由传教士译著的科学书籍,洋务运动时期最为出名的教会出版机构是益智书会和广学会;官办出版机构中,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译著了许多科学书籍,在传播科学的同时培养了一批中国早期科学家。在这一时期,传教士主办了一批刊载科学知识的报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传播,包括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长期连载西方科学著作,傅兰雅创办的科学专刊《格致汇编》对普通民众的科学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文科学名词统一方面,传教士对翻译过程中的中文科学名词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成果最为丰厚的是益智书会,专门成立了地名人名委员会和科技术语委员会,出版了很多科学名词中西双语辞典;在中国官办出版机构——江南制造局里工作的传教士也为科学名词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译著科学书籍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科学名词统一原则,并且出版了各个学科的名词中西双语辞典;除了有组织地完成中文科学名词统一工作,还有一些传教士个人也进行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科研机构方面,传教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本土第一个科研机构——徐家汇天文台,不仅洋务运动时期的历任台长都具备很高的科学素养,而且在天文台工作的传教士们都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观测和记录的数据为中国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影响了中国天文学的后续发展。总之,传教士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学建制的萌芽起到了催化作用,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漠河金矿
作者:廖晓红  年份:198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漠河金矿
日本的大陆政策之演变(1918~1932)社会建构主义观点分析
作者:庄咏扬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日本 大陆政策 社会建构主义 
描述:918∼1932年間「日本的大陸政策之演變」。在研究分析架構中具體的目標為: 1.整理出1918∼1932年間的國際的觀念、事件,與日本的觀念、大陸政策。 2.以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分析國際關係與日本決策的互動。 本論文之研究架構分為四章,各章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整理一次大戰後巴黎和會前後時期,國際關係中的觀念變化與國際事件的影響,與日本自身觀念的變遷還有大陸政策的決策。 第二章:整理華盛頓會議前後時期,國際關係中的觀念變化與國際事件的影響,與日本自身觀念的變遷還有大陸政策的決策。 第三章:整理經濟大恐慌與九一八事變前後時期,國際關係中的觀念變化與國際事件的影響,與日本自身觀念的變遷還有大陸政策的決策。 第四章:以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對上述歷史進行分析。
神权和法权--明治以来日本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山本节子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神权 法权 政治体制 日本 明治维新 中国影响 
描述:神权和法权--明治以来日本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严复与福泽谕吉的“自由经济理论”
作者:宋雄伟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经济自由主义 洋务运动 殖产兴业 官督商办 官营示范工厂 
描述:明这种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选取了严复和福泽谕吉两人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摄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找出其经济思想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通过对当时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出之所以不同的原因,从而更好的理解这种差异之所以产生的必然性。为此,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问题提起部分。主要提出了本文将考察的问题及研究对象。严复和福泽谕吉分别是中日两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引进在本国的经济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选择这两个人的经济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部分为先行研究。分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迄今为止对严复经济思想的研究,对福泽谕吉经济思想的研究和对二人的比较研究。虽然先行研究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两人的经济思想进行了考察,但是从先行研究中并不能直接比较出两人经济自由主...
慈禧与清末四次改革
作者:宋艳丽  年份:199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慈禧 洋务运动 戊戍变法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描述:动、戊戍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关系中阐明慈禧能接受的变法仅以不违反洋...
中国现代化之路——从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比较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作者:宋绪刚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经济史 中国现代化 洋务运动 改革开放 
描述:研究,在比较中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呈现出来。本文共六部分: 前言部分提出了从现代化角度比较研究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寻找中国现代化实现的必要条件。首先对已有的洋务运动研究作简述,指出从现代化角度研究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章介绍现代化问题的提出,介绍国外学者对现代化的界定以及中国人不同时期对现代化问题的理解。 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事件背景、策略和主要实践来理解现代化尝试中的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以及二者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世界观和中国处理与外国经贸关系的广州制度随着两次战败而逐渐转变,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效仿西方,创办新式工业。改革开放开始之前也有思想上的预备,改革开放是一次全面的多层次的现代化创举,它始于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在进入城市,吹响了国企改革的号角,对外开放的建构逐步形成。两次改革都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在不同的时期却有着类似的背景和相似的举措。然而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第四章从事件发生时的历史背景与经济环境,事件肇始的目的及目标,策略与步骤,制度变迁对经济的影响等四个层面比较了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透过比较凸现了两者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明晰了洋务运动流产的原因和改革开放成功的依据。 第五章结论部分通过第四章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现代化要实现应当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健全长期的现代化纲领作为指导,稳定而富于改革决心的政治领袖(或政党)作为领导;中国农民广泛参与和中国农业的改观;试错与检视机制作为保障。并在结尾部分指出中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应当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