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伊藤博文与明治时期宪政发展研究
作者:李洋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明治维新 伊藤博文 帝国宪法 立宪政体 
描述:僚、特别是伊藤博文作出实现立宪的选择;第二章论述伊藤博文赴欧洲展开宪法调查、起草宪法以及确立宪法体制的过程;第三章主要分析议会、特别是早期议会中民党势力与“藩阀”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如何促进宪政体制的发展,伊藤博文如何纵横捭阖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推进宪政体制的调整;第四章分析伊藤博文内阁策动对外战争,并利用战争促进宪政体制发展和近代国民国家的形成;第五章分析20世纪初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藩阀”开明派如何创建政党以推动新时期宪政体制的发展。在结论部分,本文认为伊藤博文对近代日本宪政体制发展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对外战争对宪政建设和国民国家形成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宪政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相对同时期西方国家的独特性、宪法是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并在实施中形成一种妥协机制等。在其基础上,本文对明治时期在国家政权主导下追赶西方、同时将国民纳入政治体制内的过程进行的实证性动态分析为客观理解近代日本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同时对日本早期宪政体制发展过程展开的分析也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宪政体制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沈葆楨思想關於台灣之全球在地化模式的論述--兼論清代洋務運動對資本主義進程的回應
作者:李東順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開山撫番 移駐巡撫 牡丹社事件 發展政策 臺灣 沈葆楨 全球化 全球在地化 
描述:綜其生平,沈葆楨高瞻遠矚,允為臺灣邁向現代化之前驅,厥功甚偉。當國家民族遭逢重大危險之時,領導人物所最需要的便是這種冒險犯難、義無反顧的忠勇精神。質此,這正是沈葆楨所最值得則傚之處,更何況他在臺灣還更多極具價值的建樹。印證晚清洋務運動對臺灣全球化的融入,社會發展演變,在地化模式的回應、變遷和轉型成「全球在地化」的成熟模式是相當成功的,亦是晚清治臺政策的重大轉捩點。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与教育
作者:李强  年份:2005-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科学技术 教育 
描述:个方面入手,分别考察了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科技教育队伍形成以及中国近代科技、教育与近代工业企业的关系等几个方面。    论文内容如下:    第一章  探讨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察了这一时期引进先进科技知识的积极倡导者,引进科技知识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另外考察了当时科技著作的翻译和出版情况。    第二章  探讨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教育。曾国藩、李鸿章、容闳、丁日昌倡议设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以及改革考试制度。    第三章  探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队伍的形成,产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工人,产生了新的社会生产力,当时聘用的外国科技人员也对中国科技教育队伍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第四章  探讨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技在中国近代工业企业中的运用,洋务派认为学习西方发达科学技术,要兴办工矿企业,要抓好教育,这些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余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洋务运动的一些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取法西洋:洋务运动时期旅西游记中的西方海防
作者:李尹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晚清 出洋国人 旅西游记 海防文明 洋务运动 
描述:手认识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本文在对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国人所作的游记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试图重现这一时期中国人亲历西方、考察海防文明的心路历程,继而揭示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影响。出洋国人考察西方海防文明,有个由浅及深的变迁过程,从最初对西方“坚船利炮”的走马观花,逐步发展到对西方海防文明中征练制度、人才培养乃至海军成军的注重和效仿。另外,考察的经历又使出洋中国人的海防意识、海防思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而他们在西方对海防文明的考察结果,对国内以海防建设为中心的洋务运动产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出洋国人(旅西游记的作者)是个较为复杂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皆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观察、判断和记述西方的角度乃至观点上存在差异。本文对这个群体也作了初步的探析。 出洋国人前赴后继考察西方海防文明的历程贯穿整个洋务运动时期。而一整代中国人费尽心血所建立起的海防系统,在甲午一战中便分崩离析。时局用残酷的事实告诉中:仅在原有的国家本体上小修小补的方式,仅仅依靠近代式的枪炮船械、仅仅依靠模仿近代化的海防,并不能实现国家的自强,并不能改变民族受欺凌的局面,只有实行社会的大变革,才能因应时代大变局。
试论19世纪40—60年代中国海防近代化被延误的原因
作者:李印廷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 海防建设 洋务运动 海防近代化 
描述:谕旨。这些应该是推进我国海防建设近代化的契机,遗憾的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海上危机暂时缓解,“师夷长技”活动逐渐归于沉寂,中国又回到传统的制夷道路上。直到二十年后洋务运动兴起,“师夷长技”活动才又提上日程。其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传统文化、社会各阶层的心理等,对今后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为序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 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后在清王朝地主阶级开明分子内部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师夷长技”的军事实践活动。鸦片战争后不久“师夷”活动逐渐消失。对于鸦片战争后中国海防建设为何半途而废的原因,国内很少有人专门论及。笔者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做初步研究,希望有所突破。 正文分四个部分。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前后海防建设近代化的萌芽;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和“天朝上国”观念的阻碍;当权者缺乏战略眼光军事意识淡薄;经济的衰败和险恶的战争环境制约海防建设。 第一部分论述了鸦片战争前后海防建设近代化萌芽的出现。文章首先介绍了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的思想,指出他们“师夷长技”的思想就是我国早期海防建设近代化思想的萌芽。然后介绍了林则徐等人在战争期间“师夷长技”的实践活动。 第二部分论述了由于清王朝长期坚持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和虚骄无知“天朝上国”观念,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认识不到中西方存在的差距,海防建设不可能得到重视。 第三部分论述了由于当权者缺乏战略眼光,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加上统治阶级内部思想混乱,军事意识淡薄,军事知识匮乏,不能居安思危,丧失了改进海防建设的良机。 第四部分从客观上分析了海防建设近代化被延误的原因。鸦片战争后国民经济的衰败使海防建设失去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使海防建设失去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鸦片战争期间,“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虽已萌芽,但并没有化为全社会的行动。直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师夷”活动才又重新提上日程,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中国海防近代化防务已荒废了二十年的宝贵时光,在这二十年里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进行和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其聚集了对中国更大的侵略能量,中华民族逐步陷入了更加苦难的深渊。“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审时度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莫让近代历史悲剧在中华大地上重演。
19 世纪 60 年代中韩日三国封建政权近代化改革比较研究
作者:李元烨  年份:200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韩日近代化改革 洋务运动 大院君改革 文久·庆应改革 
描述:本文探讨的重点是:19世纪60年代三国封建政权推行改革内外背景的异同,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的异同,改革主导力量及其对近代化改革成效的影响及成败得失评价等问题。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政策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丽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留学政策 比较 
描述:最有效的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途径。然而相似的历史氛围,相似的目的,却结出了不同的果实,以至于影响了两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两国在现代化竞赛的最初阶段就产生了迥然不同的结果。本文拟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这两个近乎平行时期的留学政策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对二者留学政策的对比研究和优劣分析,以期对现阶段如何更好的发展留学教育有所启发。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我国洋务运动时期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概述,呈现了中日两国近代留学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各个阶段的演变轨迹。第三部分对中日这两个时期的留学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共性及个性。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即使在其相同中也有不同,很多时候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截然分开。所以在这一部分中笔者直接在选派政策、管理政策以及任用政策三个方面对...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国立大学兴起研究
作者:朱江婷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日本 明治维新 国立大学 兴起 
描述:成就我们有目共睹。解析日本国立大学发展历史,探究其所秉承的特色,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了解日本高等教育渊源与经验;还能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的今天,在选择外来教育经验时,做到从容应对。本文以历史研究为主要方法,从教育的视角考察促使明治时期日本国立大学形成的多方外界原因;再通过分析国立大学内部结构所经历的变革,得出日本国立大学形成的特色及影响。文章的大体结构为:首先介绍明治维新前期,日本已有的官立教育机构,对它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进行描述后,总结出明治前期教育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日本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教育的新篇章。文章进一步分析明治时期教育思潮、政治等因素对国立大学形成所起的推动作用;再次,解析日本国立大学在形成过程中其教师队伍、学术团体等的变化过程;最后,总结出日本国立大学形成特色及影响。
《中西闻见录》研究
作者:朱世培  年份:2013-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西闻见录》 丁韪良 近代传教士报刊 洋务运动 
描述:月丁韪良外出避暑少发行了一期),每期刊印1000余册,主要赠阅给“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和洋务派政府官员。《中西闻见录》的内容设置和栏目编排可以细分为6个部分,即介绍“西学”的专题文章、“各国近事”、“杂记”、京师同文馆的试卷、读者问答和广告。其中“各国近事”栏目扮演的是该刊新闻版块的角色,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所以突出《中西闻见录》在我国近代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性,一是因为它是北京以及华北地区最早出现的近代中文报刊,历史地位比较重要;第二,不同于以往的传教士报刊,《中西闻见录》是一本偏重科学的综合性刊物,在其长达三年的出版时问中,并未涉及到一篇宗教性的文章;第三,深入研究该刊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该刊在新闻文本的客观编排和主观呈现方面都展现了既有倾向性又有隐蔽性的特点;第四,它创办的三年正处在我国洋务运动运动开展的初期阶段,该刊和洋务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中西闻见录》的研究价值和文献综述;二、《中西闻见录》概述;三、对《中西闻见录》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四、对《中西闻见录》的新闻报道中所体现的主要国家形象进行分析;五,分析《中西闻见录》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作者:曾少鸿  年份:199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