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悲剧
作者:全慰天  年份:1994-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 近代史 中国 
描述: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悲剧
论甲午战争前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
作者:傅玉能  年份:1995-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日本对华政策 日本军事战略 甲午战争前 壬午兵变 大陆政策 日本政府 清政府 军事侵略 库页岛 基本国策 
描述:论甲午战争前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傅玉能广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心是所谓的"富国强兵",并以此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本来,这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日本是把"强兵作为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为强兵之本"①。它宣称要"安抚尔等亿兆,开拓万里波...
如何自学分析历史教材——以《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为例
作者:倪超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八国联军侵华 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教材 学分 高中学生 课文内容 材料分析题 历史教科书 
描述:中)第一册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为例说明如何自学历史内容。
甲午战争前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倪根金 魏露苓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甲午战争前 近代中国 西方农业机械 认识 思考 
描述:特征。近代化农业机械的效率使这些中国人惊叹不已,但因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也引发了他们对中国要否采用农业机械的思考。这些认识和思考,既体现晚清中西文化交汇中有识之士寻求民族振兴的心路历程,又是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先导和必要的舆论、心理准备。
甲午战争与孙中山:兼评孙中山的革命战略和策略
作者:俞辛__  年份:1996-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日甲午战争 
描述:孙中山在处理反帝反封建两大革命任务之间关系时,总是坚持优先对内(即把推翻清朝和北洋军阀统治放在优先位置)。在准备和发动广东起义,惠州起义和山东起义中,他都未加区别地采用了这一战略和策略,力图争取日本朝野的支持,这不能不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孙中山在运用革命战略和策略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再造定远:甲午战争110年回顾
作者:侧耳倾听 陈悦 方禾  年份:2004-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甲午战争 纪念 威海 图案 沉没 海战 港湾 黑烟 再造 
描述:2004年9月13日。山东威海风平浪静的港湾中。数百入凝望着一艘大船缓缓驶入海中。船头一条金色的腾龙图案赫然在目。穿过历史的细节。人们仿佛又透过黑烟与战火看到了定远号。尽管它的残骸已永远沉没在辽宁大东沟深海之下。但在110年后的今天。人们为了纪念那次悲壮的海战而将当时被称为“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
甲午战争时的袭击日本本土计划
作者:佚名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甲午战争时的袭击日本本土计划
学术本应关乎生命之大体:读《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作者:余纪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晚清政局 甲午战争 陈寅恪 学术 洋务运动 生命 大学研究院 历史人物 作者 论文答辩 
描述:1988年初夏,硕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并博得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其中的内容后来陆续在国内学刊上发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到同行认可。老实说,对此我多半是有点儿沾沾自喜的。这种沾沾自喜约摸保持了十年光景,直到1998年秋被一本小书煞住,以至于为自己当年的浅薄而羞愧难当。
读《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正局》
作者:余杰  年份:2001-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读《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正局》
李鸿章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兼论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的新发展
作者:余明侠  年份:1994-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李鸿章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后 张之洞 铁路建设 中国铁路 修建铁路 甲午战前 洋务企业 
描述:路的愿望更为迫切,并提出通过修路发展经济,建议提高关税、筹借外债、征集商段解决修路经费问题。在李鸿章的密切关注下,甲午战后,铁路修建成为清政府的一项“实政”。由此,并针对史学界存在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观点,作者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论证,提出洋务运动并未因甲午之战失败而彻底破产,相反,因受甲午战争的刺激,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