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田:冒死查实旅顺大屠杀人数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9.18 点击数:20
沈阳晚报

【报纸名称】沈阳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9.18

【版次】第40版(文溯阁)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孙宝田

旅顺大屠杀的惨景(资料图片)

万忠墓下,埋着大屠杀罹难者的骨灰。

文/余音

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的两大暴行,早已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但日本政府却迟迟不低头认罪?

某些日本学者声言,这是因为中国学者研究得不深不透,南京大屠杀等事件罹难人数不确切,追罪证据不足。我觉得,这完全是他们的矢抵赖。因为,像旅顺大屠杀,中国学者、“大连方志撰述第一人”孙宝田研究深入,数字精准,在铁证面前,日本政府不是也没有向战争受害者谢罪吗?

他如何走上方志研究之路

孙宝田是大连金州人,生于1903年,字玉良,号辽海鳌翁。1910年,师从辽南名儒郑有仁,一读就是10年,期间,曾与著名将领万毅(大连金州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窗一年。1922年,他又拜舅舅毕序昭(秀才,任洮南府开通县巡检,荐保知县)为师,学习金石学和古字画鉴定。

1929年春天,他与同乡才子毕维藩一起,被著名学者罗振玉收为弟子。毕维藩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班。每个星期,两个人都从金州乘上火车,前往旅顺,登门求教。罗振玉自1928年定居旅顺,他的大云书库藏书丰富,平时不对外人开放,两个弟子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自由出入。对于两个弟子,罗振玉不收取分文学费。弟子心存感激,经常捎去一些家里种的时令瓜果、蔬菜,聊表心意。1930年,孙宝田又拜光绪甲辰进士、学部专门司司长王季烈为师,研修国学。

1935年,为了发掘、整理旅大地区的历史文化宝库,培养方志研究人才,大企业家、金州会(相当于当地政府)会长曹世科出资,并效仿晋朝的竹林七贤,与孙宝田、毕维藩等七人结成益友社,创办《益友》月刊,为日后编纂《金州志》收集、积累素材。从此,孙宝田走上了大连方志研究之路。

在旅顺拜师过程中,孙宝田逐渐熟悉了旅顺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并对日军公布的旅顺大屠杀人数产生了质疑。

亲赴旅顺实地考察

1894年11月21日,北洋海军战败,旅顺军民抵抗未果,风雨之夜,城池被日军攻陷。为了报复,两眼血红的日本官兵像恶魔一样,端着刺刀、挥舞军刀,挨家挨户搜查,见人就杀,老幼皆不放过,从21日深夜到24日晚,连杀四天,把旅顺变成了人间地狱。

当时,英国海员艾伦滞留旅顺,目睹了大屠杀全过程。1898年,他在伦敦出版《在龙旗下——甲午战争亲历记》一书,写道:“在我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日军很快地便布满了各街,击毙所有遇见的人。在街道上行走,脚下到处踩着死尸,而且遇见成群的杀人凶手的危险的可能性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我一再地目击日本兵的残杀行径,并屡次看见他们用排枪向胡同里扫射。天已经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枪声、呼喊声、尖厉的叫声和呻吟的声音,到处回荡。”

旅顺大屠杀事件曝光后,日本侵略者的兽行受到全世界的谴责。迫不得已,日军对外公布了旅顺大屠杀“真相”:死亡10800人,幸存36人。日本外交大臣陆奥宗光不得不承认:“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同胞的尸体而被留下的。他们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才得免死。”

36人扛尸队队长鲍绍武后来证实:“日本兵侵入市内,到处都是哭叫和惊呼声。日本兵冲进屋内见人就杀。当时我躲在天棚里,听到屋里一片惨叫声,全家被杀了好几。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怀里吃奶就被捅死了。”

1935年5月,孙宝田开始着手实地调查大屠杀罹难人数。当时,旅大地区仍是日本的殖民地,孙宝田前往旅顺,谨言慎行,辗转找到了知情人鲍绍武,记录下当时的惨状:“日军入旅顺,沿户搜杀,妇婴不免,历三昼夜始止。尸体随处掩埋。翌春乙未二月,日军令其组织扛尸队,将所瘗尸体抬至阳花沟焚之。”骨灰装满三柳木棺材,葬在白玉山东麓。经过调查,得知:“当时除有家人领尸安葬者千余外,被焚尸体实为一万八千三百余。”也就是说,旅顺大屠杀的死难人数在2万人左右,整整是日军公布数字的二倍。“余根据鲍君所言,曾将日军屠杀旅顺事实详记始末,载在文献中,以告国人。”真相大白后,孙宝田特意作诗一首:“无端倭奴侵边疆,屠杀吾民惨且狂。疾首痛心四十载,万忠古墓荐馨香。”

改名风波中

坚守民族气节

同样的壮举,还发生在后来的改名风波中。1944年,为了强化殖民统治,使旅大百姓忘记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日本人酝酿了“改名”阴谋,就是想把旅大百姓的姓名全部改换成日本模式。并决定,在金州做试点。金州民政署署长河也占男专门叫来曹世科,进行部署。随后,曹世科召集各界代表开会,商讨对策。20位代表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更换姓名对不起祖宗,不能执行。于是,曹世科、孙宝田(教育界代表)等15人联名上书,表示反对,其余的人因为怕事拒绝签名。接到上书,河也占男十分不快,但考虑到民意难违,日军的战局又处于低迷状态,也不敢一意孤行。“改名”阴谋不了了之。

“甲辰日俄之战,旅大入日军手。继俄人之租借权而扩充之,名曰租借,实同己有,经营四十二年,以遂其殖民之野心,行其大陆政策。从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矣。惜屡经兵灾,档案无存,欲征信史,仅凭残篇零简与诸父老耳所传闻者而已。”有憾于此,从从上世纪40代初期开始,孙宝田悉心收集整理《旅大文献征存》,希望为后代留下一部可信的历史文献。

1945年8月22日,大连光复。当时,孙宝田正值盛年,非常希望为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聪明才智。可是,由于在日伪时期,他担任过金州女子高等公学讲师、教导主任和“关东州”中学历史教科书编辑等职,所以,历史包袱压在他的肩上,让他不堪重负。1961年,他到大连海运学校讲授了一年多的古典文学,挣一点讲课费贴补家用;1963年5月,他又到大连文物店鉴定了一年多的文物。孙宝田并没有自暴自弃,他节衣缩食,广泛收集、发掘史料,进行地方志研究。1961年,经过悉心收集、考证、整理,孙宝田完成了《旅大文献征存》(八卷);1970年,他又增补一卷。2008年1月,25万字、九卷本的《旅大文献征存》由大连出版社出版,为后人研究当地的人文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