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后代:父亲指着小人书告诉我,“这是我们家祖先”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08 点击数:30
华商晨报

【报纸名称】华商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08

【版次】第C05版: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入库时间】20140830

【全文】

《甲午海战》小人书 本版图片由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张颖 摄

叶伟力

叶伟力(前排左一)和爷爷(后排中)

他是北洋海军将领邓世昌的第五代后人,受祖先影响,他从小就怀着参军报国的梦想。

如今的他,仍然致力于用影视作品来宣传甲午战争历史,他的心中仍然有一个军人的梦。

他叫叶伟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我要用我的后半生来宣传和纪念甲午战争。”叶伟力告诉本报记者。

他是北洋海军和南洋海军共同的后代

叶伟力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从事影视文化事业30多年,搜集甲午战争资料20多年,现任视灿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总监。

从1992年起,叶伟力开始搞影视并研究家族的事迹,“我得接过上一代人的接力棒,我的爷爷、我的父亲和我的表姑邓立英做了很多宣传工作,参加了很多甲午战争的纪念活动,他们都是我的榜样。”

叶伟力曾找歌手江涛演唱主题歌《千万年的梦——人类和平之歌》,作为专题片《战争电影与人类和平》的总编导,他想登上“世昌”舰。2007年,他筹划有关邓世昌的40集电视剧。

“目前正在搜集大量资料,策划拍甲午战争纪录片,有可能再剪一部电影出来,目前都是想法,正一步一步在做。”叶伟力说,《战争电影与人类和平》中的一集就是介绍甲午战争。如今,他也想通过艺术作品把甲午将士的后代集合在一起。

邓世昌的次女邓秀婵是叶伟力的曾祖母,嫁给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锦瑛(又名叶说周),因此叶伟力是北洋海军和南洋海军共同的后代。

邓世昌祖籍广东,家里是做茶叶生意的,后来随父亲到了上海。

得知福州船政学堂招生,邓世昌回到广州,和叶富、林国祥、李和等成为学堂第一期学生。叶富是邓世昌的好朋友,后来成为邓世昌的亲家。

邓世昌在船政学堂攻读5年,奋发学习,各门功课考核均列优等,被沈葆桢称赞为“最伶俐的青年”之一。

1871年,邓世昌被沈葆桢派去管“建威”号兵轮,1874年,25岁的邓世昌任“琛航”舰大副、“海东云”管带。

1879年,邓世昌调入北洋舰队,先后任“飞霆”和“镇南”管带,不久就立下功勋。

1880年底,李鸿章派丁汝昌、邓世昌等人赴英国接受“超勇”和“扬威”舰,后被赏戴花翎,以都司补用。这趟欧洲之行,使邓世昌在建设海军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向丁汝昌提议大胆改革阵法,主张从严治军,打造钢铁般的规则、扩充海军力量,对列强积极防御,但意见未获得重视和采纳。1887年,邓世昌任副将衔参将兼“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爱护士兵,也爱护百姓。1888年初春,邓世昌驾驶“致远”舰前往直布罗陀海峡,靠岸时一阵骚动,8名华工苦苦哀求见邓世昌,搭救他们回国。邓世昌得知他们是被贩猪仔到了西班牙做苦力后,破例将他们装扮成兵丁带回中国。

邓世昌的爱国情怀,却使他忠孝不能两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他准备驾舰抵御法军,突然家人来报,爷爷去世,但想到军情紧急,他仍决定率舰出航。

不久家人又来报,邓世昌的父亲因为操劳丧事,旧病复发也去世了。邓世昌放声大哭,但提督衙门回复,军情紧急,管带之职无人可替,邓世昌忍悲节哀,继续与法军作战,引此为终生大憾。

为保护旗舰和主力舰,邓世昌义沉大东沟

1884年中法马江战役后,邓世昌经常考虑如何看待生死的问题,“悟得视死当如归,子胥豪气世长存。”1890年,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因“升旗”事件离职后,同样严谨治军的邓世昌非常感伤。1891年,北洋海军检阅之后,邓世昌因训练得力,赏噶尔萨巴图鲁勇号。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方伯谦挂白旗和日本军旗逃跑之后,颠倒功过,还举办庆功宴,早知真相的邓世昌在庆功宴上揭穿了方伯谦的谎言。李鸿章“避战保船”方针既出,邓世昌对部下陈金揆说:“国难当头,热血男儿何惜七尺之躯?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

9月17日,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主力在大东沟与日本联合舰队相遇,大东沟血战拉开帷幕。十艘铁甲舰和后赶来的“平远”、“广丙”与日军第一游击队进行搏战,下午15时4分,“定远”舰忽中一炮燃起大火,第一游击队迅速扑来,要打沉旗舰“定远”,这是日本海军和全国民众喊叫了多年的口号,一旦“定远”沉没,北洋舰队可能全军被歼。

千钧一发之际,主力舰“镇远”管带林泰曾命令驾舰掩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状,为了保护“定远”和“镇远”,决定挡住日军锋刃,第一游击队的炮火全部倾泻在“致远”上。

此时,邓世昌检阅全舰250名官兵,准备与日军“吉野”舰同归于尽。邓世昌亲自掌舵直冲“吉野”而去,第一游击队全部炮火对准“致远”,遭到致命一击后,“致远”开始下沉,邓世昌拒绝救援,沉没在波涛之中。

“致远”舰全舰250人没有一人逃跑,大多葬身海中,只有7名水兵获救。邓世昌牺牲后,“家无余财”。

在他的追悼会上,女婿叶锦瑛写了一副挽联:仰懿德于高山备至提携恩义独深知半子,吊忠魂于海岳出奇勋世芳名应有颂千秋。

邓秀婵和叶锦瑛后来去了上海,而叶富在1887年浙江台州围剿匪首黄金满时阵亡。

“只有我的内心知道,这首歌里有甲午战争的情缘”

叶伟力的爷爷、邓世昌的外孙叶裕芳出生在上海,受家族的影响,也学习英文。1978年秋天,山东威海市《威海志》编写组刘德煜访问了居住在青岛的叶裕芳和邓世昌外孙女叶素兰,还给两人拍了照片。1979年3月,刘德煜给两人写信说:“如有可能,仍希你们能将邓世昌的一些故事或尚存遗物告知我们,将不胜感激。”

上世纪80年代,叶裕芳去世,叶伟力的手里只有几张和爷爷的合影,他特意给本报记者看了其中一张,是他三四岁的时候和爷爷一起照的,对于他来说,这张照片意义非常重要。

叶兆麟由邓秀婵带大,后来到中国远洋总公司教海员英语,像祖先一样从事和海有关的事业,今年已经83岁。叶兆麟从小在上海的洋学校读书,有很多国外同学,经常听英文广播,有很多英文书籍,穿西服,比较洋气。

1962年,叶兆麟看了《甲午风云》之后,受触动很大,把邓世昌的一些遗物,包括邓世昌夫人的原始照片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1963年11月,中国历史博物馆给叶兆麟来信:“来信收悉,所介绍民族英雄令外曾祖父邓世昌的一些遗物情况很好,对我们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帮助很大。原配夫人何氏遗像送给我馆,甚为欢迎。我们对您这种热心于博物馆事业的精神深为敬佩,并致谢意。”

上世纪50年代,叶伟力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北京,1964年,叶伟力3岁的时候,父亲叶兆麟给他看了一本小人书,还指着小人书上的一位将领说:“这是邓世昌,我们家祖先。”文革的时候,叶家也受到冲击。1976年,他去报名参军,但因为家里有历史问题未能成。

“但我现在心态没问题,阳光心态、海洋胸怀,这是我的人生追求。”叶伟力笑着告诉记者。

叶伟力后来曾去博物馆寻找过2次邓世昌原配夫人的遗像,但由于档案太多暂没有找到。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专家陈明福写的《海疆英魂》第二次出版后,叶伟力和哥哥叶新力将一套书捐赠给了国家图书馆,还获得了荣誉证书。

2012年7月26日,在由中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会、美好家园生态文化基金等主办的“绿书架行动”赠书仪式上,向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世昌舰和大连舰艇学院捐赠300套环保、健康与军事类的图书及音像制品。叶伟力受邀出席仪式,作为受赠单位代表接受捐赠,大连世昌舰政委曹华良出席了仪式。

叶伟力说,他决心秉承爷爷和父亲的精神,继续为纪念甲午战争多做一些事。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叶伟力创作了《千万年的梦——人类和平之歌》,并邀请了红都集团党委书记刘连勇写歌词。

这首歌让他想起了祖辈的浴血奋战,“这首歌的歌词打动了我,我想到了甲午战争,想到了李默然演的邓世昌。”叶伟力觉得这首歌代表了他的灵魂,近日他打算由老友、著名音乐制作人毕晓笛重新编曲,重新找歌手演唱。

1995年时,这首歌是北京电视台的每周一歌,在叶伟力的心里也是不可逾越的一首歌。“只有我的内心知道,这首歌里有甲午战争的情缘,这里浓缩了我的情感,每次演唱我都很激动。”他还组建了中国近代海军后裔联谊会的微信群。

叶伟力从小看电影《甲午风云》,里面宣传了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小时的叶伟力便对英雄有一种情缘,他如今仍然有军人情怀,“我要用我的后半生来宣传和纪念甲午战争,还历史以真相。”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张颖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