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邓世昌墓园

作者: 葛瑞原 日期:2012.12.27 点击数:10
河池日报

【作者】 葛瑞原

【报纸名称】河池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12.27

【版次】第07版(文艺副刊)

【入库时间】20130310

【全文】

邓世昌是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其英雄壮举令人敬仰,千古流传。农历壬辰年八月,我们在中日甲午海战118周年之际,前往黄海北域的大鹿岛,参谒邓世昌墓园,悼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的大鹿岛是我国领海北端最大的岛屿,面积为6平方公里,民族英雄邓世昌墓园就建在大鹿岛东山之上。这是一个天气极好的清晨,海风习习,松涛阵阵,我们迎着初升的朝阳徒步来到邓世昌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世昌墓记碑》。邓世昌,字正卿,1849年(道光29年)生于广东番禺,1871年于福建海政学堂毕业即入福建水师,1888年调入北洋水师任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6日,清朝北洋水师的定远、致远、镇远、经远等10艘军舰、4艘鱼雷艇护送运兵船至辽宁大东沟返回途中,在大鹿岛前78海里处下锚。翌日12时,日本联合舰队12艘军舰悄悄接近大鹿岛,忽然向清舰鱼贯猛扑。清舰起锚还击,一时炮声震天,弹如飞蝗,随即爆发了黄海大战。这场海战重创日舰6艘,日军旗舰吉野号受伤尤甚,日军死伤数百人。北洋水师致远等4艘战舰沉没,死伤700多人,但主力尚存。日军亦无力相持,于暮色中退出。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船体受伤、弹药将尽的严峻时刻,视死如归,指挥战舰全速撞击敌舰“吉野”,不幸被敌鱼雷击中,与全舰25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这一天正是邓世昌45岁的生日,农历甲午年8月18日。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

邓世昌墓园靠山面水,被绿树掩映,十分清幽轩朗。我们沿着修筑的花岗岩石阶拾级而上,缓步进入墓园。迎面的石碑上镌刻着“邓世昌墓”几个镏金大字,后面便是墓冢,安葬着邓世昌的遗骸,左首是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墓园恢宏的照壁上题写着“甲午英烈永垂不朽”,黄底黑体,庄严肃穆。据介绍,邓世昌墓园之所以建在大鹿岛,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38年6月,侵华日军为搜集钢铁,开始打捞黄海海战沉舰。他们从大连雇了一名叫王绪年的中国潜水员,又雇大鹿岛渔民李桂斌作船工,配合日本潜水员打捞沉船钢铁,不料日本潜水员溺毙,王独自兼工。他先捞得致远舰船牌,继而又说:“我潜入致远指挥舱,见到邓大人尸骨。”王在水下找到指挥舱,见一堆尸骨。以邓世昌治军之严,战时舰上必无他人敢擅入指挥舱。再者邓世昌十分了解海军例规,舰沉舰长与沉,断无逃生之理。3天后,王带一袋,下水将邓世昌遗骸装出,交与李。下工后,二人会同大鹿岛渔民李桂仁等人,将遗骸葬于大鹿岛东哑巴营,岛上百余人为祭,场景催人泪下。

伫立在邓世昌墓园放目远眺,碧波万顷的黄海尽收眼底,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大鹿岛前的海面上,不能不令人刻骨铭记。而今日之中国,有坚强的民族精神,有丰厚的经济基础,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是钓鱼岛还是黄岩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若有人敢动其歹念,染指一水一礁、一草一木,必将激起中华民族的愤慨,受到坚决回击。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