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岁古井成地震“哨兵”磨店社区有口熊砖井,明朝一侍郎所建,李鸿章吃此井水长大相传井口是鸡血石,井水甘甜可口,最近它被设为地震监测点

作者: 尚永春方彭郑蕊 日期:2011.12.14 点击数:0
江淮晨报

【作者】 尚永春方彭郑蕊

【报纸名称】江淮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12.14

【版次】第A13版(合肥新闻/社区)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①现在还常有村民从古井取水 ②提水绳在井石上刻下一道道沟 ③井石遇水显现出血色纹路

磨店社区群治村有口古井,深受附近居民的喜爱。相传在四百多年前的大明王朝,村里出了一位熊姓侍郎,衣锦归乡后打了这口古井,后人将此井命名为熊砖井。井水甘甜可口,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村民。合肥名人李鸿章便是吃这口井长大的。

如今,村民家中安了自来水,吃这口井的人少了。可古井不甘寂寞,要继续发挥余热。日前,磨店社区将古井设立为地震监测点,根据井水的变化来监测合肥是否会发生地震。四百年的古井,如今成为保卫合肥市民的忠实“哨兵”。

村长:古井已经400多岁

张维祥是磨店社区群治村的村长,当村干部已经有20多年了。对于这口古井,他有一种莫名的感情。“老人都说,这口古井让我们这里人杰地灵。”

张维祥介绍,这口古井是明朝时一个侍郎建造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侍郎衣锦归乡后建了一座大宅子,这口井就在后花园。“侍郎姓熊,后人就把井起了个名字,叫熊砖井。”

这口古井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村民,其中就包括李鸿章。“瞧,那几间平房就是李鸿章出生的地方。”张维祥手指的方向,有几间白墙青瓦的平房,离古井约有几百米的距离。“李鸿章小时候就是吃这口井的水长大的。”

奇迹:井石遇水会变色

熊砖井位于群治村的正中心,周围有三四个小村庄。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古井显得十分醒目。井口有一块环形的井石,井石上有深深浅浅几十个沟,最深的足能塞下一个成人的手掌。张维祥说,这些都是人们用绳索提水留下的。“你看看,每个大沟里面还有三个小沟,可见年代有多远了。”

环形井石直径有四十多厘米,上面还布满了条状的红色痕迹。“一遇到水,石头都会变色,这些痕迹就特别明显,红得很。”

张维祥从附近村民家借来了一个铁桶,提了一桶井水上来,浇在石块上。果然,石块立马变色,红色痕迹立马凸显出来,很是新奇。“传说这是鸡血石,很值钱。村民们也都很珍惜,每天都有人看着,以防被别人盗走。”

井石西侧缺了一块,很是突兀。张维祥解释说,缺口是被清朝的一个县令派人凿开的,“他取了那一块石头去做印章了。”

体验:古井水甘甜可口

记者尝了一口张维祥打上来的井水,果然清凉可口。几个经过此处的村民看见有人围在古井旁边,也都聚集过来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直夸这口古井好。

“井水可甜了,用这水煮粥,粥上面都会糊起一层,很好吃。”村民宋珍凤今年70岁了,自从嫁过来后便一直吃这口井的水。她说,几年前附近有几百户村民都依靠这井水过活。“每天早晨,大家都排队来打水。遇到夏天,每家只能分到一碗,那时候这水可金贵了。”

现如今,不少村民家中都用上了自来水,年轻人来这打水的少了。一些年长的村民,只要有时间,首选还是到这里打水吃。

如今:古井被设为地震监测点

吃井水的人渐渐少了,可这口古井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不久前,磨店社区将这口古井设为预防地震观测点,每天都会派专人来古井这搜集数据,再根据数据推断合肥市是否会发生地震。

磨店社区建设办的工作人员李国闯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他介绍,这口古井有二十多米深,通过井水的变化能推断出地壳是否发生变化。

“井水冒泡,水位变化异常,或者井水的温度比平时高,就说明地壳变化异常。”李国闯说,村里有三个人轮流到这里来搜集数据。每天早晚都会收集一次,下班前把数据送到他那。“我再把这些数据送到区地震局,如果有异常会上报到合肥市地震局,到时候他们再派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详细勘察。”

李国闯说,如果井水异常,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预测到合肥会不会发生地震。“这样可以让市民提前做好防范。现在这口井就跟一个小哨兵一样,保卫着全市人民。”

尚永春 本报记者 方彭/文

郑蕊/摄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