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株残古木 不知荣与辱记者探访李鸿章家庙,当年雄踞一方的地标性建筑,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和几株老树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5.14 点击数:10
新安晚报

【报纸名称】新安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5.14

【版次】第AII15版:地理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合肥市磨店文忠路职教基地离李鸿章的老家很近,不少学生会到李鸿章出生地附近转转,不远处的于湾村,就是李鸿章家庙所在地。如今家庙旧址上还能看到不少老物件和古树,其中一棵木兰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李鸿章亲手栽植的。这棵木兰的来历还和甲午战争的始作俑者伊藤博文有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喜庆对联 

寂寥家庙

“里面曾经有房屋,现在什么建筑都没了。”在于湾村一个仓库围墙外,村民指着这个仓库说,这里就是李氏家庙旧址。仓库铁门紧闭,“财运亨通光聚财,福星高照全家福”,虽然春节已过去了好几个月,门上贴的这幅对联仍显得比较新。

所谓家庙就是家族内部为了祭祀祖先神灵,建的类似祠堂的私庙,村里人都喊李氏家庙为“李家庙”或“李鸿章家庙”。当然,家庙可不是你有钱就能建的,而必须是有官爵的人,李氏家庙就是李鸿章发迹时所建。

一位60来岁的老人拿着钥匙从里面走了出来,他就是看门人老宋,得知记者来意后,老宋打开铁门。记者看到,在入口的一边杵着一些石墩、石碑等。据村民介绍,这些东西以前都是李氏家庙里的,后来拆除散落在村里,现在又陆续将它们收了回来。

老宋指着一个古旧的长方形石墩考问记者:你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见记者思忖再三没有回答,老宋笑了笑说,这是“狮子墩”,就是门口石狮子脚下的底座,“狮子墩”旁边还有一个很精美的石狮子头。据说李鸿章家庙原门前有两尊石狮,一人多高,十分威武雄壮,现在能找到的却只有这个石狮子头了。

如今李氏家庙所在地只剩几间水泥房屋,其他老建筑荡然无存。院落里,一堵青砖砌就的墙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老宋说,这堵墙是2000年前后才砌的,但下面用的还是原先的老青砖,这砖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

一株木兰 

屈辱滋味

除了青砖,惟一和李氏家庙同龄的就是家庙院子里的几株古木。这一株木兰树、两株腊梅等,都有130年左右历史了。木兰树下有个2005年合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立的碑。上面写着:此木兰树为李鸿章、李经方父子从日本带回亲手所植。“每年春季二三月份,其他树木枝叶未发时,这树就已经长出花苞,清明时节满树白花,非常好看,所以我们就称这树为‘望春树’。”村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棵树是李鸿章70岁左右,夫人赵小莲死后,其子李经方从日本回国时,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为示哀悼所赠。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伊藤博文给中国近代史带来莫大屈辱。

1894年伊藤内阁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借口,发动中日甲午战争;7月,日本舰队不宣而战,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中国舰队;9月,伊藤随大本营来广岛,参与指挥战事。甲午战争中,日方所有重大决议都由其策划。1895年4月10日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谈及台湾问题时,伊藤博文曾要求一个月交割,李鸿章认为“一月之限过促”,要求展限两月,并云“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回答道“尚未下咽,饥甚”。

规模宏大 家族荣光

于湾村并不是李鸿章和其祖上的居住地,李氏家庙为何会建在这里呢?据说,为了建家庙,李鸿章当年曾专门请风水先生看风水,走尽了十里八乡,最后看中这块离祖居几公里、中间高、四面低的“荷叶地”。

当年修建家庙的时候,也是李鸿章权势如日中天时,所以那建设也是“大手笔”的。整个家庙占地约1公顷,里面雕梁画栋、精美无比。村里人说,当时光是烧石灰的池子就有两个,面积有三亩田那么大。家庙建好以后,石灰池逐渐变成了水塘,当地人叫它大郢塘,一百多年来,塘里的水灌溉着周边土地,滋润着家庙里的花草树木。

关于李鸿章家庙的规模,在李鸿章老家磨店乡,村民都说是九十九间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九为最大阳数、吉数,过九则意味着走下坡。另外“九”谐音“久”,而“半”则是“五”,故“九十九间半”也比附“九五之尊贵”。保存完好的泰州周氏住宅和南京甘熙故居,也是著名的九十九间半代表建筑。

“小时候,我们还经常到里面捉迷藏,当时房屋已经不住人了,感觉里面特别大,有时候一个人藏着都感到害怕。”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在解放后,乡村里有许多大型会议都在这里召开,能同时容纳三五百人参加会议。不过,这九十九间半也不一定是实数,只是形容其很大而已。

两次大拆

空留庙址

当年李鸿章家庙的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大匾,上面是慈禧亲笔书写的“李氏家庙”四个大字。屋内挂满了曾国藩、左宗棠等诸多名人字画,四周圆柱刻有龙凤图案,还有圣谕,颇为壮观。因为家庙规模宏大,又没有现在的破拆器材,上世纪七十年代拆除李鸿章家庙时曾颇费周折,前后拆了三次,才将其彻底拆光。

第一次是1972年,当时放映的电影《甲午战争》将李鸿章刻画为大卖国贼,他的家庙自然难逃厄运。当时于湾村属于肥东县店埠区,一天,区里一下子拉来80多人,将李鸿章家庙部分建筑拆除,把拆下来的木料、砖头拉到县城盖办公室、宿舍。

第二次是在1974年,当时的磨店公社要修建大礼堂。因为经费困难,相关人员就想到了李鸿章家庙上好的建筑材料,于是再次将家庙拆除一部分。历经两次大规模拆除,再加上周围村民不时从家庙里搬走建筑材料,残留的建筑也成了危房,直至最终被完全拆除。

墙根的老砖和远处的木兰树都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图片摄于3月)。

石墩虽然年代久远,但仍能看出做工非常精美。

家庙门口曾立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如今只剩下这个“狮子头”了。

杨婧 本报记者/文刘玉才/图

3 0
相关文章